羽绒行情周报 | 羽绒服外贸订单不断,淡季不淡
行情小结
本周羽绒行情全面上涨。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各大羽绒服卖场全力迎接销售旺季,同时疫情防控政策的转向,也让复市的批发市场店主松了口气。而今年双12看似打了一个哑炮,实质上羽绒服销量大有增长。
因应市道好转,有品牌商加单生产羽绒服,不过由于各品牌羽绒服都在使用新标准,所以非标手感绒已难有市场,而适用于新标生产的清水原料绒,则受到抢购。
近期经济政策热点较多,多地组团出海抢单效果明显,令明年经济预期转好,部分水洗厂也开始收货。而今年原料毛的产出减少,更是推动着行情大幅反弹。
本周利好消息
1
嘉兴羽绒人赴日抢订单,争分夺秒拜访客户
随着疫情防控举措的优化调整,浙江各地相继推出“包机+参展+商务洽谈”模式。嘉兴市商务局也启动“百日百团外贸双抢大赛”,组织60家企业不远千里去到东京,希望在 AFF(亚洲纺织成衣展)上大放异彩。
飞机刚刚抵达东京,部分企业负责人就直接赶往神户、大阪、名古屋等地拜访客户。之所以这么争分夺秒,是因为这样拜访太有必要,“线上谈生意,相对比较被动,不知道客户的真实想法,双方信任也有缺失。”
有企业负责人说:“2019年末因为货品交期问题让客户产生了不好的体验,这次见面一方面是想真诚地表示歉意,另一方面也想让对方看看公司新的产品。”而双方的交谈很愉快,“静默”的订单又“活”起来了!
实地探访,更大的好处是能够认清客户的需求点,刷新对市场的认知。生产羽绒产品的杉惠服饰负责人说:“以前经常听说客户喜欢轻薄款,通过这次拜访,对轻薄的理解会更深刻。”
他还列举了日本服装市场的新趋势:“日本人现在更加注重服装的功能性,就拿羽绒服举例,那些具有发热功能的会更受青睐;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偏爱使用环保产品,比如用可再生涤纶环保材料制作成衣……这些发现,能让我迅速主动调整生产战略。”
“这次出来参展,发现不少客户都偏向于小批量、碎片化的订单,而‘一件起订’正是我们公司的优势,这与客户的需求不谋而合。现场客户看中哪个款,我还可以做到直接报价,以此增加客户的信任度。”他最后说道。
来源 |
嘉兴日报、钱江晚报
2
“抢单团”陆续归来,最大的一单2万件羽绒服
目前,浙江出海拓市场的商务团已经满载归来,而还有一些企业则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预计接下来会进入打版、核价阶段,如果意向订单能够全部敲定,公司今年销售额可以翻一番。”刚参加完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亚洲纺织成衣展回国,还在隔离中的嘉兴市杉惠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华一帆立刻与公司召开了视频会议。
“虽然目前是意向阶段,但客户能把采购意愿告诉我们,意味着我们还有进一步的可能。”华一帆介绍,此行最大的一单是2万件羽绒服,目前已经谈到了打版阶段。
在日本这几天,华一帆常听到一个关键词,“RCEP”。今年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未来东南亚向日本出口服装全免税。
“这次见面,许多日本老客户都跟我们讲述了今年下单犹豫的原因:考虑到成本因素,他们可能会把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这让华一帆更加确定了挑战背后的机遇——加大拓展东南亚的供应链力度。
最近,杉惠服饰开始与缅甸一家工厂合作,将中国的纺织原材料出口到缅甸,加工为成衣后再出口到日本市场。“客户对我们的这一布局很感兴趣,接下来,我们应该还会扩大海外工厂比例。”他说。
来源 |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3
欧洲订单逐渐增加,已排到明年的五月份
这两天,在九江共青城服装小镇,不少企业外贸订单不断,正加班加点赶制服装。原本到12月应该扫尾的羽绒服装行业,厂房车间内却热火朝天。
“目前一共发往美国2000来件衣服,已经全部卖空了,其他的批次还在路上……”道木熙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江再荣介绍,2022年,企业首次尝试海外市场,羽绒服的款式和价格还处在“试水”阶段,等收到海外市场的反馈,2023年就有备而战了。
今年,江西还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以一般贸易方式,批量出口至海外仓,保障了国内企业的货物出口,使得羽绒服生产企业出现了淡季不淡的态势。
一直与德国有贸易往来的鸿曌服饰外贸订单猛增,董事长任力云说:“欧洲订单逐渐增加,订单数量同期相比增加40%左右,客户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们每月发放四到五万件羽绒服往德国,订单数量已排到明年的五月份。”
他表示,国外客户需求迫切,生产压力巨大,公司委托了外协厂帮忙生产,总产量近50万件/套,有了外协厂的帮助,缓解了订单压力,按照这种情况发展,2023年产值有望冲向3000万。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忠业服饰有限公司外贸订单减少,便开始尝试内销,然而经历了几年的“阵痛”后,董事长徐忠道毅然决定干回外贸“老本行”。
忠业服饰调整战术,很快便迎来了企业的“春天”,目前忠业服饰正在和美国 polo、Ralph Lauren 两个品牌洽谈合作,预计一年销售额达1000万美金以上。
来源 |
央视财经、共青城融媒号
4
我国多地偏冷的局势,可能维持到1月中旬前后
这个“双12”,你买了羽绒服大衣了吗?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市场上各类御寒装备也开始热销。不少服装店也及时调整了商品陈列,将服装店里的羽绒服挂在最醒目位置,“暖经济”商品开始进入火爆销售阶段。
中央气象台预报,除了17日左右的强冷空气影响外,20-22日,还将有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4~8℃降温,东北地区、山东半岛等地将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日前,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气象专家提醒,受本次冷空气影响,多地最低气温将出现入冬以来新低,以北京为例,16日的最低气温预报在-12℃,接近2000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气温。18日,上海、浙江东部、福建东部和南部、广东东部和南部等地最低气温将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而
已有欧洲超级计算机预测,我国接下来的这种多地偏冷局势,甚至可能维持到1月中旬前后,并且此后暂时还没有看到大范围转强烈偏暖的态势。若这种模式持续到2月,今年确实有变成冷冬的可能性。
来源 |
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爱好者
本周利空消息
1
韩国着手快时尚服装垃圾,某品牌回收了70多万件羽绒服
近年来,快时尚服装在韩国广受欢迎。不过,在光鲜亮丽的服装背后,却隐藏着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数据显示,韩国平均每天产生的服装垃圾超过200吨,这也引起了韩国政府的关注。
为了追赶潮流,消费者也不断购入新品,导致许多旧衣物遭到丢弃。最新数据显示,韩国每天要处理的废旧服装高达225吨,大部分作为服装垃圾被填埋或焚烧,仅有一成左右能得到再利用。
最近韩国环境部表示,已经着手讨论对服装企业实施称为“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制度,也就是要求生产者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承担起环境责任。韩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五大旧衣服出口国,在服装回收及处理等方面亟需企业加大参与。
在环保趋势之下,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开始在韩国流行,也就是从服装生产到废弃的各阶段减少资源消耗,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开始参与。目前高档羽绒服品牌回收利用了70多万件旧衣物,把收集到的羽绒再次加工,用作新的填充材料。
来源 |
央视财经
2
羽绒服代工大厂今年首次出现负成长
羽绒服代工大厂广越(4438)11月单月合并营收13.70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成长2.8%,累计合并营收达185.06亿元,则较去年同期成长60.62%。
第四季为广越传统淡季,广越吴总经理表示,在营运策略上,持续致力于分散产品类别,扩张生产基地,以期集团营运淡旺季之区隔能逐步淡化。2022年底正式打入 Lululemon 供应链,除已获该品牌夹克外套订单外,针织品项之瑜珈服饰订单也持续开发。
另一羽绒服代工大厂光隆(8916)11月营收仅成衣部门有10%的成长,羽绒原料和家纺两部门由于年底季节性拉货变缓,今年首次出现负成长。
光隆近几年降低羽绒库存量,由5年前的10~15亿元,降至7~8亿元。光隆幕僚长王瑞文表示,羽绒低库存考量到大环境的变迁,首先是近3年的新冠疫情,造成羽绒价格波动加剧,二是全球央行升息,使高库存的资金成本加重。
来源 |
中时新闻网
3
后疫情时代,企业需有员工感染的应急预案
前两天与一个工厂在河北的老板聊了情况,他厂里的员工基本都出现了症状,目前厂子处于停工状态,大部分人躺在家里 or 宿舍发烧,预计一到两周可以复工。
他说:“不着急,供应商也阳的。”这才是真正的后疫情时代吧,北方(河北)与南方(广州)的外贸人可能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了。
目前对于我国疫情走势的普遍预测是,会在1个月之内达到感染峰值。钟南山团队预测,第一,模型显示每天感染人数的峰值会在明年的1月底2月出现,据此国家也有许多压峰措施。第二,相信会在3月初至上旬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
什么时候能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钟南山的看法是在明年上半年,3月份后,“我不敢保证,但看趋势应该是差不多这个时候。”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外贸企业老板们都得有员工感染的应急预案。
来源 |
焦点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