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安化黑茶”的历史,品味深厚文化底蕴
粤哥这两天饮用黑茶时,觉得对黑茶的底蕴了解得还不够清晰透彻,今天整理好分享给各位茶友。
深信,想要全方位领略安化黑茶的迷人魅力,就必须深入探究其生长环境、传奇典故以及制作工艺!当您端起一杯安化黑茶,倘若能知道“她”在明朝“茶马古道”上大放异彩,突破明王朝的种种限制与挑战;在清朝因“陶澍与皇室”的深厚渊源而名声大噪;还有它在“丝绸之路”上书写的不朽传奇,那品茶的感受定会妙不可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就会呈现在大脑的CPU中。
相传,古代时安化黑茶就曾作为贡茶进献给朝廷,深受皇室青睐。还有一则典故,在某次边疆战事中,士兵们因长期征战身体虚弱,而安化黑茶的及时供应,凭借其消食去腻、补充营养的功效,让士兵们迅速恢复体力,最终赢得战争。
从明朝开始,安化黑茶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主要茶叶产品。明朝初期,安化茶农对鲜叶深加工,批量生产出能长期存放且保香的黑茶,其适合“长途运输”和“边销”,深受少数民族喜爱。但这给当时的皇帝出了难题,明王朝为控制茶叶市场,规定四川和陕西的茶叶为边销官茶,其他地区茶叶不许边销。然而安化黑茶太抢手,很多人甚至包括皇亲国戚都甘愿冒险贩运。公元1379年,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私自贩卖10万斤安化黑茶被抓,按律当斩,朱元璋依法处置,成就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佳话。但即便如此,仍未阻挡西边民族对安化黑茶的渴求。公元1490年,江南驿卒传来消息,几个西藏僧人婉拒朝廷赏赐的茶叶,绕道安化采购黑茶,再次震惊朝廷,最终万历23年,明王朝将安化黑茶定为官茶。
相传,在丝绸之路上,“马帮”运茶途中遇雨,茶商不忍丢弃发霉茶叶,送给痢疾病泛滥村子的百姓,村民服下后痢疾痊愈,因茶叶呈黑色,得名“安化黑茶”,从此声名远扬。
相传,清朝时,安化天尖茶被皇室选中与陶澍有关。陶澍是道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学者,他对家乡茶叶感情深厚,写过很多茶诗,与友人建立“消寒诗社”,常一起品茶作诗,皇子旻宁(即道光皇帝)也曾是座上宾,二人互相欣赏结下深厚友情。陶澍献上好的安化黑茶,道光帝赐名“天尖茶”并选为皇家贡茶。在陶澍影响下,安化茶园快速发展,产销进入鼎盛期。找一首陶澍的诗给茶友欣赏,可以定做成茶室的背景
《芙蓉江竹枝词》
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包厢,
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露香。
身背竹篓上山岗,白云深处歌声昂,
十指尖尖采茶叶,笑语阵阵比情郎。
采茶女
安化黑茶丰富茶的“品类”,形成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黑砖茶、花砖茶、千两茶、茯砖茶等特色品种。晋商等茶商将其销往中国“西北地区和俄罗斯”等地,成就万里茶路的辉煌,传播了中国茶文化,也让安化黑茶声名大噪。在贸易中,安化千两茶等的制作工艺传承发展,需5人配合的纯手工技艺传承至今,意义非凡,渥堆等工艺原理也得到深入探究。
,安化千两茶等的制作工艺传承发展,需5人配合的纯手工技艺传承至今
安化当地与晋商有关的遗迹很多,如茶号、茶碑、茶亭、茶桥、雕花门窗等,
见证了这段历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经营让“安化黑茶”品牌深入人心,持续发挥价值。此外,安化黑茶的发展还影响了茶叶在国际上的认知,中国最早出口的茶就是黑茶,但后来出口中断,造成“black tea”与红茶的混淆。安化黑茶具有消食去腻、降三高、补充膳食营养等功效,被边疆人民视为“生命之饮”。
总之,安化黑茶历史悠久,在茶叶贸易、文化传承、工艺发展等方面地位重要,是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安化黑茶##黑茶文化##安化黑茶历史##茶友交流##每日一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