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半导体制造业会被东南亚取代多少?深度分析产业转移趋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半导体产业纵横,作者 | 畅秋
近期,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关于"制造业有七成会离开中国大陆"的言论引发热议。对此,佳世达总经理黄汉州表示,东南亚目前面临运输成本高、工程师短缺等问题,难以完全取代中国制造,最终还是要看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黄汉州指出,中国大陆经过20年发展已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形成了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模式。虽然部分产能正向东南亚转移,但中国大陆在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方面仍具优势。目前东南亚生产成本仍较高,佳世达在北越设厂仍需从华南运输零部件。越南总人口仅9000万,不仅生产线工人短缺,工程师资源也远不如中国大陆丰富。黄汉州直言,培养一名合格工程师至少需要5-6年时间。
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基础
Southeast Asi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Foundation
过去20年,东南亚一直是重要的半导体产品出口地区。新加坡长期保持净出口大国地位,而马来西亚在2022年超越新加坡成为东盟第一大净出口国。越南则是东盟最大的半导体产品进口国。
东南亚主要布局后道封测环节,拥有全球19.6%的封测工厂。英特尔、TI、日月光、安靠等国际大厂均在东南亚设有生产基地。截至2022年4月,全球前20大半导体企业在东盟共拥有27个制造基地。
不过,东南亚在前道晶圆制造方面较弱,仅占全球4.3%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各国发展现状
Development Status by Country
新加坡:2022年半导体产值占GDP的7%,占全球半导体产值的11%。格芯、联电等企业纷纷在新加坡扩产,政府也推出"制造业2030愿景"和科研创新计划。
越南: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外资,99%的硬件依赖进口。2023年美越建立半导体合作伙伴关系,Amkor、三星、英特尔等企业加大投资。
马来西亚:贡献全球7%的半导体贸易额,封测产业占全球13%。槟城州是最大半导体集群,英特尔、日月光等企业持续扩产。
菲律宾:半导体是最大出口产业,占出口总额59.28%。主要吸引封测和组装企业,本土企业较少。
泰国:半导体成为最大出口行业,是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国。产业集中在曼谷及周边地区。
发展面临的挑战
Development Challenges
马来西亚面临人才外流问题,工程师薪资偏低,STEM教育投入不足。许多技术工人选择前往新加坡寻求更高薪资。
越南半导体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仅有约5000名半导体制造工程师。本土市场有限,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支持。
印度虽然每年培养大量工程专业学生,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实际可用人才有限。政府正推动300所大学开设半导体相关课程。
结论
Conclusion
虽然部分芯片封装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务正从中国大陆向东南亚转移,但东南亚在人才素质、生产效率和产业链完整性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中国大陆的高效生产能力和完备产业链体系仍是最大优势。
未来,东南亚必然会分食部分原本在中国大陆的产能。中国大陆需要在保持生产效率优势的同时,持续提升先进制造能力,以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