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项提案意味着什么?中国该如何应对?
在未来 15 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中,必须有 10%使用美国建造、注册并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运输。老美的目的是重振美国造船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造船业能否重振?
美国造船业目前的现状是,只有 80 艘挂国旗的商用船,要在 10 年内增加到 250 艘,这并不现实。谁来造?怎么造?美国造一艘船的成本比中国、韩国高得离谱,技术上也没有优势。美国国内工人短缺,船厂开工率低。政府每年拨款 2.5 亿美元,但对于造船这种烧钱的行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反观亚洲,中国和韩国早已在造船业确立了优势。中国造船厂具有高效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这是全球公认的。韩国造船业在技术上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美国要在 15 年内追赶这些国家几十年的领先地位,实在是太难了。
实施起来问题更多!
该法案规定,从第 5 年起,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中,每年使用美籍船运输的比例要逐年递增,最终达到 10%。仔细想想,现在跑美线的船只中,美籍船几乎没有。这让进口商如何达到要求?是再造新船还是让原有的船改造并悬挂美国国旗?这将大大增加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
该法案还要求“美籍船享有港口优先停泊权”。但美国的港口早已因拥堵问题而饱受诟病。再加上这样的特殊待遇,只会使物流效率更低,港口运转更加混乱。
消费者是否会买账?
进口商的运输成本增加了,这部分成本由谁来承担?显然最终还是普通消费者。物流成本上涨,商品价格自然也会上升。本来美国普通人就已经被高通胀搞得苦不堪言,再加上这一出,谁能承受得住?
该法案表面上针对的是中国,但最终可能会给美国市场带来更多波动。因为如果货物成本上升,美国消费者的选择可能会越来越少。对于这个连锁反应,法案的提出者难道没有考虑过吗?
规则冲突,国际矛盾加剧!
从国际贸易规则的角度来看,该提案也存在争议。强制要求中国出口货物使用美籍船只运输,显然违反了 WTO 的自由贸易原则。
如今,国际贸易规则的执行力度有所减弱,但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韩国等主要航运大国,可能不会对此坐视不管。一旦这些国家采取反制措施,国际贸易的格局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
靠别人“帮忙”振兴产业?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自己对实现这一目标也没有太大信心。就连特朗普之前都公开表示,希望韩国造船业能提供帮助。韩国在技术和规模上确实具有优势,美国要想快速造船,与韩国合作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然而,长期依赖外包合作,美国的本土造船业如何振兴?到头来,“美国优先”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最终的赢家和输家是谁?
该法案表面上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最终结果可能完全不同。进口商成本增加,消费者面临更大的价格压力,国际供应链可能遭到破坏。
美国造船业一边喊着本土复兴的口号,一边不得不依靠外国合作来解决问题。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怎么看都不像是赢家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