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申遗成功,福鼎白茶、坦洋工夫为何能入选?
11 月 29 日,在摩洛哥王国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7 届常会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我国第 43 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该项目涵盖了我市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和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2 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坦洋工夫
宁德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各县(市、区)都有与茶相关的地标产品。坦洋工夫茶创制于清朝末年,曾远销东南亚和欧洲,1915 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曾赞誉其为“坦洋工夫,驰名中外”,并将其列为“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首。
坦洋工夫制作技艺具有复杂性、独创性和科学性,其原料选用原产地的优质菜茶,制作出的红茶口感、风味和外观均令人耳目一新。该技艺迄今已传承 160 多年,目前已入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认定了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因成制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其制作过程不炒不揉,采用文火足干,以适度自然氧化保留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
白茶初制原理和工艺规程主要包括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其精制工艺流程为:毛茶—拣剔(手拣)—正茶—匀堆—烘焙—装箱。福鼎白茶的制品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工艺白茶等品类。
作为全国十大产茶大县(市)之一和主要白茶出口基地,福鼎市通过开展茶文化“六进”活动,加深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福鼎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福鼎白茶连续 13 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 52.22 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