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贸一线,制度创新如何实现“开源节流”?
作为一名外贸跑口记者,今年山东对外开放工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骨子里有倔劲的人,越是形势不乐观,就越要坚定地开放,通过做好涉企服务的每件事,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贸易投资环境。
今年以来,山东以“企业”为突破口,在当前的外部形势下实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围绕企业诉求,进行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以小茴香为代表的药食同源香辛料是滕州药食同源调味料产业的重要经营品类。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大多来自印尼、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但由于企业不具备药品生产经营资质,部分原材料无法直接进口,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难一直是困扰该产业的难题。
今年 5 月,山东省在枣庄以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创新机制开展药食同源商品改革试点。改革后,枣庄的药食同源商品可通过青岛港直接进口,按调研的年进口 1 万个集装箱估算,可节省运输成本 1 亿元以上。
对企业发展而言,市场至关重要。山东创新思路,实施“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境外市场开拓行动,举办“好品山东”新加坡展览会等系列展会,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助力企业拓市场。截至目前,今年共有 9500 余家山东企业参与到东盟、中亚、拉美、非洲等全球市场的贸易活动中。
对于那些不方便“走出去”但也想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山东也有新的举措。山东商务系统聚焦全省优势产业组建“山东外贸优品库”,创新市场开拓模式,变“组织企业出海”为“组织采购上门”,在泰安、烟台等市分类组织举办 9 场国际精准采购系列活动,不少企业因此受益。今年前 11 个月,山东货物贸易出口增长 6.9%,高于全国 0.2 个百分点。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服务好想出海的“自家人”,也要敞开大门,让更多外资企业了解山东,选择山东。从港澳山东周的香江之约,到胶州湾畔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再到远赴狮城的新加坡山东周,今年以来重大开放活动不断。通过这些对外开放标志性活动,山东累计签约项目 404 个,其中外资项目 207 个,合同外资 87.5 亿美元,推动山东全球资源要素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企有所需,政有所应。正如日前新加坡金鹰集团发给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感谢信中所说,由于山东重商亲商的环境,金鹰集团今年所面临的项目困境得以解决,而金鹰也从中进一步体会到山东优越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投资山东的信心。
(大众新闻记者 孙源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