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茶历史追溯
说到云南白茶,和一个为云南茶叶发展做了巨大贡献的人分不开,他就是范和均先生。
范和均先生
1930年,范和钧回国后先做了一段时问的翻译,后来受吴觉农之邀,进入上海商检局,负责茶叶出口检验工作。他边做茶叶产地检验,边调杏社会民情,以范樱和范和钧两个名字发表了《中国洋庄線茶调查记》、《屯溪茶叶调查》、《红茶发酵初步研究》、《锡兰红茶制法及其理论》、《爪哇、苏门答腊的茶叶》等论文和著作,并与吴觉农合著《中国荼业问题》书。
1939年3月,受云南中国茶叶公司之邀,范和钧经香港、越南抵达昆明,公司委派他去蛮荒之地佛海,调查民情,筹建佛海茶厂。
2011年杨凯在《范和均的普洱茶传奇》一文中,记录了1939年范和均在佛海(今勐海)制茶的情景:范和钧于9月开始制茶。经过18天努力,共制成;白茶一种,红茶三种,绿茶二种,砖茶一种,紧茶一种,老青荼三种,合计得一千一百七十斤。
云南白茶缠装
1943年,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生产高端白茶318斤。
2003年前后,云南出现一种叫月光白的茶,制作工艺厚堆轻揉,摊晾阴干,对外秘而不宣,只说是在月光底下晒干的,又称月光美人,花香四溢、滋味蜜甜、犹如一杯小甜汤。
2012年开始,有外省茶商到云南收购大叶种制作的白茶散料,福鼎白茶传统工艺开始逐步传入云南。
2020年3月,勐海县茶业协会发布了第一个云南白茶团体标准《勐海茶-白茶》,标志着云南名正言顺的进入了白茶新时代。
然而,在唐朝《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夷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云南茶在史籍中最早的记载,也是云南白茶最早的雏形。
2022年,由娄自田先生等编著的《云南白茶》一书,开创了云南白茶的新时代。
《云南白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云南白茶”的好书,甚至是可以作为茶友和茶叶经营者如何辨别好茶的一门必学课本,科学且通俗的讲清楚了怎么分辨好茶,尤其是如何分辨什么是好的“白茶”和好的“云南白茶”。该书广获业界专家认同与推荐,是茶叶类书籍风格与众不同的一派,可作为“云南白茶”价值体系共建指南。
监制:野韵 / 责编:小森 / 校稿:小野 / 来源:森野花香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