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谷歌seo推广公司新昌.globalso - 可信的品牌

苏州河,这条流淌在上海人情感深处的母亲河,见证了工人阶级的繁衍,也承载着后人对先辈生活的追溯。 19 世纪 60 年代,凭借着“上可连接腹地,下可通达江海”的独特优势,资本将目光投向了这条河流,上海乃至中国的近现代民族工业也自此扬帆起航。2

苏州河工业遗迹里,藏着前辈怎样的生活?

苏州河,这条流淌在上海人情感深处的母亲河,见证了工人阶级的繁衍,也承载着后人对先辈生活的追溯。

19 世纪 60 年代,凭借着“上可连接腹地,下可通达江海”的独特优势,资本将目光投向了这条河流,上海乃至中国的近现代民族工业也自此扬帆起航。20 世纪 20 年代,苏州河两岸聚集了数十家纺织厂、面粉厂、榨油厂、火柴厂、机械工厂等,到 1949 年,各类工厂企业达到数千家,仅普陀区沿苏州河两岸就有大小工厂 860 家。这些工厂不仅让“上海制造”风靡全国,也给苏州河带来了严重的污染。20 世纪 90 年代起,上海全面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沿岸工厂纷纷搬迁。据学者朱怡晨调查,如今,苏州河两岸仍留存着 65 处工业遗址。

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的橱窗里,一些工厂曾经的驰名产品摆放其中,它们默默地展示着这些工厂往日的辉煌。

中华珐琅厂:1918 年,黄炎培在中华职业学校内设立珐琅科,并附设实习工场,为上海搪瓷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1 年 9 月,该校职员创立中华珐琅厂股份有限公司。1933 年 10 月,中华珐琅厂生产的“立鹤牌”珐琅器皿在上海市第五届国货运动周上大受市民青睐,其产品还参加了西湖博览会,荣获多项奖状。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珐琅厂遭到空前的灾难,停工达一年半,1939 年在西康路新建厂房复工。

上海申新纺织九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不仅在上海开设面粉厂,还向纺织行业拓展。1915 年,他们集资 30 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并选择苏州河西岸周家桥建立了申新第一纺织厂。其后至 1931 年间,通过新建或收购,在上海成立了申新二、五至九厂,其中一、二、八、九厂均在苏州河边。

中西大药房:1887 年 11 月,上海浦东人顾松泉在福州路筹备创设第一家上海华商药房中西大药房,打破了 30 多年来上海西药市场被外商独占的局面。顾松泉在大英医院(药房)工作期间,陆续把各种成药的处方抄录下来,在筹备期间又参照《万国药方》,积极调制各种家用成药。中西大药房为了便于病家对症购药,还特将各种本牌药品的品名、用途、服法、剂量等汇编成一本小册子,取名《环海皆春》。

上海啤酒有限公司:最早生产商标为“UB”(联合啤酒)的产品,年产啤酒 2000 吨,上海人根据其生产出来的啤酒牌子的读音又称之为上海友啤啤酒厂。

中华书局澳门路印刷所: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书局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建局之初,奉行“开启民智”的宗旨,首先出版新编的《中华教科书》,后又并入文明书局、民立图书公司和聚珍仿宋印书馆,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民间第二大出版机构。1935 年底,上海澳门路新厂建成投产,规模更加扩大。首版《辞海》便是在这里印刷的。

中央造币厂:1920 年,上海金融界为了统一银元的重量、成色,实行“废两改元”,统一币制,建议筹建上海造币厂。1922 年,在今光复西路 17 号建成厂房,由于超支甚巨,资金无着落,筹建工作于 1924 年 8 月中断。1928 年 11 月 1 日更名为中央造币厂,并成立了监理委员会,直至 1930 年 6 月,筹建工作方大致就绪。1933 年 3 月 1 日正式开铸,仅铸造船洋(银元)一种。1935 年开始铸一分、半分铜币。1936 年起,又铸廿分、十分和五分镍币。

华生电器制造厂:1916 年,杨济川等人集资创办华生电器制造厂,专门生产小型电器产品。1919 年,该厂扩大规模,于 1924 年以“华生牌”为商标生产电风扇,成为我国第一家电扇制造厂,取名“华生”意为“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它的出现打破了美商“奇异牌”电扇的垄断局面。1937 年旺盛时期的华生电器制造厂由于战火西延,被逼迁往重庆,1940 年在今江宁路购地 8.6 亩重建新厂。改革开放后,厂址位于陕西北路 1622 号。1986 年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出口基地企业之一。1988 年获得自营出口权。华生牌电扇二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上海灯泡厂(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上海灯泡厂前身奇异电泡厂,在 1953 年研制成功国产第一根钨丝。1958 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代高速离心机。1972 年,试制成功含氧化铈 2-3%的钨铈材料,使我国钨铈电极生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1953 年,上海灯泡厂工程师郑良永等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根钨丝,提前三十七天完成了国产钨丝灯泡的试制任务,灯泡在验灯架上发出了光芒。

达丰染织厂:1918 年,王启宇等人集资在曹家渡建厂,并向英国订购成套印染设备,首创中国机械印染业,1919 年该厂迁至光复西路 1161 号,1921 年正式投产,并改组为达丰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海第一家机器漂染厂。1929 年,达丰染织厂首创的国产印花棉开始问世。

天厨味精厂:上海天厨味精厂由民族实业家吴蕴初创建于 1923 年 8 月 18 日。20 世纪 30 年代,借五卅运动的爱国浪潮,他大做“敬请国人,爱用国货,天厨味精,国货精品”广告,在国际饭店屋顶安装上海最高的霓虹灯广告——“天厨味精”四个字,使味精成了热销商品,日本“味の素”的销路从此一蹶不振。在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吴蕴初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横行无忌,将天厨上一年的盈余如数捐出,向德国订购一架战斗机,命名“天厨”号。抗日战争后,天厨味精厂于 1946 年在沪西陈家渡今云岭东路 40 号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自 1962 年开始,其生产的“佛手牌”99 结晶味精连续被定为出口免检信誉产品。

中国福新烟公司:中国福新烟公司由江苏无锡人丁厚卿于 1928 年 6 月收购江苏烟厂创设。1930 年秋,该厂诞生烟中铁军“金字塔牌”香烟,成为沪上尽人皆知之的烟厂。1933 年因销路日甚,供不应求,该厂迁江宁路澳门路购地数十亩,扩建新厂房。1936 年因生产发展,改名为福新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平均每月销烟三千余箱,以“金字塔”、“嘉宝”、“福尔摩斯”牌号最为畅销。

永和橡胶厂:1918 年,江苏江阴叶钟廷、叶翔廷兄弟在南市新北门积善街创办永和橡胶厂,初名茂昌号,主要经营百货。1919 年改名永和实业公司,专业生产香粉、花露水、香油、发蜡等化妆品。1931 年迁至闸北民生路,改营橡胶业,1940 年又在今苏州河岸边昌化路租地扩建厂房,主要生产“永字牌”各种规格的热水袋,大、小皮球等。

汇明电筒电池厂:上海汇明电筒电池厂创设于 1925 年 2 月,主要生产“大无畏”干电池,因其价格只有美货的一半,一经问世,就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1929 年购地扩建厂房一百余间,生产规模突飞猛进,商标名称仅手电筒类有:“大无畏”、“虎牌”、“保久”、“光华”四种牌号,加上干电池类及小灯泡类共计商标 16 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汇明电筒电池厂停止生产,后迁至苏州河沿岸恢复生产,并继续向南洋等地出口商品。

上海无线电二厂:上海无线电二厂系上海电子工业骨干企业。该厂 1960 年代生产的“飞乐牌”收音机及 1970 年代生产的“红灯牌”收音机在全国历届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苏州河工业遗迹里,藏着前辈怎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