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宠物马桶能卖到 6000 元?是智商税还是另有隐情?
新的“四脚吞金兽”——宠物出现了。在中国的电商平台,爆款“智能猫砂盆”的价格已超 2000 元,甚至还能进行猫脸识别,检测并记录健康数据。而人们的爆款马桶,价格却挣扎在 1000-2000 元的价格带。
更有甚者,中国商家还发现——出海,更香。凭借着供应链优势,中国宠物品牌逐步形成“国内练产品内功、海外找利润”的增长模型。
以智能猫砂盆为例,京东售价 2499 元,亚马逊售价 799.99 美元(约 6000 元人民币);宠物烘干机,京东售价 1499 元,亚马逊售价 349.99 美元(约 2500 元人民币)。2-3 倍的定价跨度,给了品牌更多利润空间,如果成交规模持续增长,运营成本也将进一步优化。
连续两年黑五,中国品牌「霍曼 Home Run」的“猫咪个护小家电”出现在日本亚马逊全宠物大类 GMV 榜首。
全球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 Future Market Insights 的数据显示,仅宠物智能用品这一细分市场,在 2024 年的市场规模将接近 60 亿美元(约 436 亿元),预计在 2024 年至 2034 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9.5%。
美国宠物电商平台 Chewy 的 2024 年 Q2 净销售额创下新高,平均每位用户达到 565 美元(约合人民币 4100 元)。
高需求、高利润、高增长的海外宠物市场,正在勾起中国老板们的好奇心。
宠物市场规模庞大,那么突破口在哪里?
据 Bloomberg Intelligence 预测,2030 年全球宠物产业的收入将突破 5000 亿美元大关。
其中,宠物食品一直都是饲养中最大支出项,在全球宠物市场的比重约 47% ,这一类目天然具备高频次+高粘性的特性,使得新品牌很难拥有立足之地,消费者一旦锁定满意的品牌,会持续复购。
在全球宠物食品的 top10 品牌中,雀巢、玛氏、希尔思长期占据前三的位置,都来自于美国。亚洲市场也多被日本品牌长期占据霸占着。
相反,市场规模相对较少的宠物用品(占比 17%),以其每年稳定的增速和更高的利润率不断吸引着新力量加入。(数据来源:Statista 前瞻产业研究院)
近期,玛氏宠物对全球宠物消费者调研结果表明,宠物智能化产品是热门趋势:
47%的受访者是初次养宠物——他们依赖于更科学、便捷的产品,让养宠更省心。
超过 52%的美国成年人为他们的宠物购买过智能设备,在欧洲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 67%。
那么,哪个市场的需求最高呢?从全球宠物用品市场份额 Top10 榜单来看,美国稳居榜首,占据超 40%的市场份额;中国位列第二,占比达 11.2%;日本是全球第六大市场。
中国宠物品牌出海的优势
从 2016 年到 2019 年,宠物用品的智能化主要围绕“喂养”环节,主打定时、定量的自动喂食器,聚焦水质更健康的饮水机。而疫情后,海外居家办公场景火热,催生了更多“人宠和谐共处”的需求。
宠物智能硬件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身处“世界工厂”的中国品牌们,对 AI 硬件成本的控制更得力、市场响应也更敏捷。他们擅长以大单品开局,再逐步攻克品类矩阵。
案例 1:霍曼 Home Run
霍曼科技创办于 2015 年,深耕在宠物家庭护理赛道,是典型的大单品开局样本。其宠物饮水机的全球销量超 50 万台,智能烘干箱超 20 万台,2021 年首个爆款烘干箱 GMV 突破 1 亿。
截至 2022 年,其国内营收占比 70%以上,同时也在持续开辟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市场。
【产品侧】用“超级单品”教育市场,主打精品 SKU、满足消费者最大的痛点
本着“绝对刚需”的原则,霍曼的产品结构简单,每个品类只开发 1-2 款,聚焦并挖掘用户的深层次“痛点”,用持续的产品迭代和分化来留住客户。
其产品线围绕着宠物“清洁”依次展开:先是宠物烘干箱,匹配了消费者对小巧、多功能(烘干、消毒、猫屋)的需求;打开市场后,第三代饮水机也拿到了 2023 年亚马逊日本站 BS 榜类目第一。
此后,推出了智能猫砂盆、吹水机、理毛器等全套家用智能设备。创始人坚信品牌的打造路径——从爆款单品,引申到整个生活场景、形成产品矩阵。
【营销侧】平台多端布局、内容激发需求、服务持续优化
独立站与综合电商互补:
除了在亚马逊、乐天这类综合平台开店,霍曼也在搭建海外独立站,并对应地做了本地化调整——符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而引流至亚马逊等大型电商平台。
用视频激发消费需求、与头部主播合作破圈:
考虑到宠物烘干箱作为非刚需品类,用户认知度不足,霍曼在亚马逊平台投放了大量视频广告,希望通过生动的场景呈现和使用展示引起共鸣。在 2023 年 Primeday 期间,与日本头部宠物网红 Saeko 合作直播,实现破圈,登顶日本亚马逊宠物品类心愿榜单。
从用户消费习惯出发,优化购物体验:
针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市场,霍曼在独立站分别接入本地常用 App,美国接入 WhatsApp、中国台湾则接入 Line 客服。跟随消费者习惯,不断用服务巩固品牌形象。
案例 2:小佩 PetKit
成立于 2013 年的小佩,以智能硬件切入宠物行业,2022 年全球营收超 10 亿元,其中,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达到 35%,其次才是中国市场,占比 23%。
经历了智能设备的发展,小佩意识到中国的供应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于是,2017 年开始布局海外,主力放在亚马逊北美站和独立站的打造上,如今海外产品已经覆盖宠物“吃、喝、住、行、清洁、玩”的六大产品线,影响力延伸至欧洲、日本等地。
中国品牌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个难题——如何打响知名度。
先众筹、再上线,成交百万美金、独立站访问次数超 50 万:
2021 年,小佩把新品智能猫砂盆 PURA MAX 的上线搬到了众筹平台-Indiegogo 上。原本,海外消费者对小佩品牌与技术创新的感知都较弱,凭借 Indiegogo,一个由科技爱好者社群组建的众筹平台,帮助小佩打开了市场认知。与此同时,提前收集用户反馈,还能指导研发。这一举措让小佩短短两个月拿下了超百万美金的销售额。众筹结束后,小佩的 Facebook 粉丝量迅速升至 5 万余人,三个月内独立站访问量超 50 万次。
布局全渠道社媒打开流量的敞口,并促进私域的沉淀与转化:
在 TikTok、Instagram、Facebook 等众多主流社媒上,小佩展开与宠物博主、测评博主的合作,以宠物家长的视角分享爱宠日常,这一营销举动触达了更多潜在用户。Youtube 上 PETKIT PURAX 自清洁猫砂盆的视频播放量达到了 78.2 万次。同时,小佩围绕产品特性在社群展开互动,通过邀约问卷、赠送周边等形式,持续加强用户心智。
对圈层人群进行精准营销: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拉取好感,如改善退休导盲犬、残疾狗狗生活,为慈善组织筹集资金,帮助关闭动物实验组织等。
中国品牌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二大难题则是——如何让消费者买得更多。
从“吃喝”品类逐步扩展至全品类:
结合海外用户的养宠环境,小佩初期选择了三款核心产品出海——自动饮水机、智能喂食器满足“科学喂养”的需求,自动猫砂盆提供健康检测功能。当消费者基本“痛点”被满足后,再依次推出清洁、户外等用品构建更丰富的产品矩阵。
采取“产品+耗材”的打法,延长其爆品的长尾效应:
面对不断涌出的竞争对手,小佩推出耗材专区:猫砂套装、可替换猫砂垫、除味剂、垃圾袋等系列配件,提升用户复购。据亚马逊店铺的数据显示,猫砂套装单月购买次数超过 3000 次。
在海外,宠物赛道还能做啥?
把人类的智能产品在宠物身上再复制一遍,已经成为宠物市场增长的新空间。例如,App 智能控制;180 摄像头、视讯通话;多猫面部识别(把 AI 刷脸应用到多宠家庭);粪便健康检测;新风系统等。
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功能,不断刺激着宠物主们“溺爱”的心。放弃了“低价”必杀技,中国智能产品在海外展现的是高端感、科技感。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出海四小龙”极致性价比的心智定位,亚马逊、独立站这类强品质的平台,或许更适配中国宠物品牌的成长。
宠物品牌只有把精力放在产品、服务上,才掌握溢价能力。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