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IPO进程中的资产收购疑云:离职员工创办同名企业引关注
中国茶叶IPO进程中的资产收购疑云:离职员工创办同名企业引关注
Concerns Over China Tea's IPO Asset Acquisitions: Former Employee Establishes Identically Named Company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茶叶")自2020年启动IPO以来,其资产收购行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家拥有"中茶"核心品牌的老牌茶企,在2019-2020年间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动作,其中部分标的公司的成立时间、收购时机以及后续发展存在诸多疑点。
关键发现:
- 收购成立仅2个月的企业中茶凤庆51%股权
- 收购梧州茶叶100%股权后迅速注销,随后出现同名新公司
- 同名新公司创办人疑似中国茶叶前员工
收购时间线引发质疑
中国茶叶在2019年3月以1937.05万元收购中茶凤庆51%股权。值得注意的是,中茶凤庆(原名凤庆六山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18日,而中国茶叶的收购评估工作在其成立仅两个月后即启动。
更引人关注的是,原六大茶山凤庆茶厂在资产注入新成立的中茶凤庆后,仍持续运营至2023年5月才注销,期间还因税务问题被处罚。
子公司注销后出现"同名企业"
2020年4月,中国茶叶通过全资孙公司中茶梧州收购梧州茶叶100%股权,随后于同年9月注销该公司。然而,2023年8月31日,一家与注销企业完全同名的"广西梧州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重新注册成立,法人代表和唯一股东均为李访。
公开资料显示,李访曾在中国茶叶旗下企业任职,后创办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并于2023年获评"国茶人物·制茶大师(黑茶类)"称号。
知识产权保护与同业竞争问题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以下核心问题:
- 中国茶叶如何保护"梧州茶叶"这一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字号品牌?
- 对离职员工的同业竞争行为是否有约束机制?
- 收购短期内成立的公司是否符合商业惯例?
截至发稿,中国茶叶尚未就《大众证券报》的采访请求作出回应。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记者:王君 | 编辑:SEO优化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