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的经济,到底有多神奇?
央视网消息:跨境电商,通俗来说,就是在网上实现“买全球”“卖全球”。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的增长点。
2024 年以来,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外贸领域的一大亮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1.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5%,较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 4.4 个百分点。
在跨境电商平台功能日趋完备、我国商品品质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供应链更加快速灵活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做起跨国买卖越来越便利,足不出户就能“卖”全球。
老制鞋厂“跨”出新市场
四川成都是我国西部跨境电商最活跃的城市之一。2024 年上半年,成都跨境电商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公共服务平台完成进出口申报超 6100 万单,同比增长 276%。成都跨境电商的繁荣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成都的这家制鞋厂,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一批发往海外的订单。画线、折边、组合、针车……一道道工序紧密衔接,每天的产量可达 6000 双。然而,企业负责人夏时礼却心急如焚。
企业负责人夏时礼介绍,由于订单太多,生产力严重不足。2023 年企业每天生产 3000 双左右,2024 年要增长一两倍。
这家拥有近 30 年历史的老制鞋厂,一直以线下外贸业务为主。2024 年初,他们开始尝试将产品放到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销量出乎夏时礼意料。
小批量、短周期、重研发,老鞋厂的新思路
销量为何如此之好?在夏时礼看来,关键在于要时刻把握海外市场变化,采用小批量、短周期的模式,快速推出新款测试市场反应,一旦出现爆款,立即加大产量,快速铺货。这也让这家制鞋厂彻底改变了过去重生产、轻研发的状况。
通过跨境电商线上接单,仅仅不到半年,这家鞋厂就将 20 万双鞋销往北美、欧洲的十多个国家,拉动企业产值增长超过 20%。看到如此良好的市场前景,这家鞋厂也有了新的计划。
夏时礼介绍,预计跨境电商业务将在企业产值基础上增长 20%、30%甚至 50%。企业生产力完全跟不上,目前企业正在建设新工厂,计划 2024 年底搬入,突破产能。
成都女鞋品牌“出海”,“劣势”变“优势”
成都被誉为“中国女鞋之都”,是我国女鞋制造的主要产业带。全市从事鞋类生产销售的企业超过 1600 家,出口量占全国女鞋的三分之一。随着跨境电商融入当地制鞋产业,不仅让众多企业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巨大商机,也推动了成都制鞋产业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的转变。
自有品牌独立销售,直面海外消费者
蒲文斌从事女鞋跨境电商出口生意已有 8 年,他们公司的业务以前主要是国外品牌代工。2024 年,他们新开通了独立站,推出自有品牌在海外销售。
所谓独立站,就是不依赖国外品牌或销售平台,以自有品牌设立网站,直接面向海外消费者销售产品。
如今,在成都,瞄准跨境电商赛道的制鞋企业越来越多。2023 年底还不到 200 家,而 2024 年这一数字却翻了一番。
定制化、手工制,女鞋小批量出货受青睐
四川省鞋业协会秘书长马运涛介绍,成都制鞋的一大特点是手工制作较多,质量好、定制化程度高。然而,与其他地区自动化、大批量的制鞋模式相比,成都的批产能力相对较弱,以小批量出货为主。但正是这种看似的劣势,却恰恰适应了跨境电商的需求。
马运涛表示,跨境电商要求快速出货、小批量生产。成都的柔性生产快速灵活,今天下单,后天就能生产出订单。这种原本的劣势生产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反而成为了新优势。
需求扩大,跨境服务商迎来发展新机遇
成都传统制鞋产业在跨境电商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全国跨境电商经营主体数量超过 12 万家,围绕这些主体的物流、支付、数据等跨境电商生态链服务企业也在成都加速聚集。
一大早,在成都空港国际快件中心,一批批跨境包裹陆续运抵,工作人员正忙着卸货。在仓库短暂中转后,这些包裹将通过空运发往北美和欧洲。
彭薇经营的物流公司专门承接跨境电商的空运业务,主攻欧美航线。今年上半年,业务量同比增长了四倍。
除了物流服务商,成都的一些科技企业也搭上了跨境电商的“顺风车”。记者来到一家软件开发企业时,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培训会,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这家企业开发的软件,可以对各国跨境电商市场的商品种类、销量趋势、市场行情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卖家提供参考依据。近半年来,新增用户超过 20 万。
从这张用户地域占比图可以看出,几年前,广东一省的占比超过 60%,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紧随其后,优势明显。而如今,中西部省份的占比显著提升,用户分布更加均匀。
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加速企业“出海”步伐
传统制造业转型“出海”加速,跨境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跨境电商已成为成都外贸新的增长极。但要持续扩大需求,推动产业链跃升,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行业痛点,让跨境电商持续释放活力?
跨境电商在成都持续升温,当地行业协会收到的咨询量也与日俱增。在这张企业拜访问卷表中可以看到,近一个月来就搜集到 100 多家企业的需求。
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吴悦介绍,最大的需求在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匹配,很多工厂或工贸一体企业转型做跨境电商,不知道如何启动生意。而另一方面,很多电商平台又需要一些优质的供应链入驻。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打通供需对接渠道?当地主管部门将涉及跨境业务环节的服务商汇聚在一起,建立跨境服务主体库。现在,卖家只需通过手机就能方便地对接本地服务商。
成都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主任宋以佳介绍,2024 年,共新增约 100 家新服务商进入主体库,包括关务、物流、支付和技术等,使成都综合试验区的跨境电商生态更加丰富和完善。
同时,当地还在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出海”工作。在成都市商务局,记者拿到一份正在编制中的跨境电商“源头工厂”汇总表。目前,已汇集服装鞋靴、家具家居、川味调料等本地优势产业带的 200 多家工厂。
扩大跨境电商规模,培育外贸新动能
成都提出规划,到 2025 年底,将培育 15 个以上跨境电商优势产业带,带动实现交易规模超过 1400 亿元。跨境电商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正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发展趋势。
2024 年 6 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加强跨境电商行业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等 15 条举措。同时,各地也在出台支持政策抢抓机遇。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瞄准难点、堵点,推动跨境电商不断拓展新空间。
来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