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形眼镜市场究竟有多大?
摘要:隐形眼镜,作为一种直接戴在眼球角膜上的镜片,用于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近年来,随着“低头族”规模的扩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近视人群规模持续增长,对隐形眼镜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然而,由于我国隐形眼镜行业起步较晚,市场供给主要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4 年 1-7 月,中国隐形眼镜进口量为 8.66 亿片,出口量仅为 0.43 亿片。同时,由于国外隐形眼镜质量较高,价格也相对较高,进口额远高于出口额,分别为 2.81 亿美元和 0.07 亿美元。
一、定义及分类
隐形眼镜,又称角膜接触镜,是一种根据人眼角膜形态,以透明或染色材料制成的镜片,与人眼生理相容,能够矫正视力、美容或治疗眼部疾病。根据生产材质的不同,隐形眼镜可分为硬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其中,硬性角膜接触镜可分为 OK 镜(角膜塑形镜)和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软性角膜接触镜又可分为透明隐形眼镜和彩色隐形眼镜,而大多数日常所见的“隐形眼镜”都属于这一类。
二、行业政策
隐形眼镜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这些部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贸易合作、行业技术法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推动隐形眼镜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行业的自律组织为中国眼镜协会,该协会下设眼镜架及成镜、眼镜片及毛坯、角膜接触镜、设备仪器、验光配镜、质量标准、眼镜零配件七个专业委员会和视光师分会,通过提供企业服务、加强自律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以及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等职能,促进隐形眼镜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规范隐形眼镜行业的发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例如,《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关于开展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 年版)的通知》等文件,对隐形眼镜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将角膜塑形镜(OK 镜)纳入《近视防治指南(2024 年版)》,强调了其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隐形眼镜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隐形眼镜制造销售近 80 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起步、快速发展、高速发展三个阶段。40 年代引进 PMMA,70 年代自主研发 HEMA 原料,90 年代销售的主流为国际品牌,2000 年后新增了许多生产厂家,2010 年后硅水凝胶镜片进入市场,进一步扩大了隐形眼镜市场。
四、行业壁垒
隐形眼镜行业壁垒主要包括技术、市场和品牌三个方面。在技术方面,隐形眼镜作为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要求高,行业对新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技术门槛。在市场方面,隐形眼镜市场被几家国际品牌垄断,新进入者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足够的资金、市场推广能力来打破市场格局。在品牌方面,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直接影响购买决策,新进入者需要长期投入资源来建立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五、产业链
从行业产业链来看,隐形眼镜行业的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包括硅氧烷、聚乙烯醇、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通常通过石化原料提取或化学合成获得。中游是隐形眼镜的生产加工环节,主要包括模具制造、材料制备、成型、抛光、包装等步骤。下游是隐形眼镜的销售环节,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眼镜店、医院等渠道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等在线渠道进行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