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非贸易”的关注度会升温?
央视网消息:2024 年前 7 个月,中国与非洲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 1.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5%,这一规模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中国企业在非洲各国累计新建和改造的铁路超过 1 万公里,公路更是达到了 10 万公里。此外,中国已经向非洲 53 个国家提供了减贫惠民的援助资金,受惠人数超过 1000 万人。中非合作成果丰硕,未来应如何追求“质”的提升和“新”的突破?
如果在国内的社交网站上搜索“中非贸易”,关注度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国是对非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连续 15 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活跃在其中的中非民众都看到了哪些机遇呢?
非洲民众对音乐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家中国音响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尼日利亚市场的潜力,仅用了 1 年时间,就将月产能 10 万台的生产线布局到了位于尼日利亚的莱基自贸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该企业生产出的音响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外观时尚,充分满足了当地人的需求。
莱基自贸区是一家经中国政府批准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总占地面积达 30 平方公里,如今已成为尼日利亚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截至目前,莱基自贸区已与 119 家企业签署了投资协议,投资总额超过 30 亿美元,为尼日利亚政府上缴各种税费约 1.25 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额近 14 亿美元,其中拉动中国出口超过 7.25 亿美元。
在新的绿色通关便利机制下,莱基自贸区的货物通关时间由过去的两周缩短至大约三天,通关效率提高了 60%以上,企业的物流成本平均降低了 30%。
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国推出了一系列贸易促进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例如,支持非洲国家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非洲多国的农产品提供“绿色通道”政策,使其能够获得输华准入资格,还有多个非洲国家已经享受 98%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非洲对华出口的增长。
在中国,许多企业也在创新出海模式,推动中非贸易的发展。2024 年 6 月,中非经贸总部大厦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入驻企业负责人吴蓉深耕对非贸易多年,为辖区内多家企业孵化对非业务。
吴蓉发现,在机械装备行业,整机销往非洲的关税较高,但如果将零部件运到当地进行组装,不仅可以节省关税和运费,还能降低成本,大约能节省一半。
如今,吴蓉正在筹建机械装备类海外仓,旨在打通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售后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提升中国机械装备在非洲的竞争力。
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 400 亿美元,有 3000 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是当前中国对非重点投资行业。
来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