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款办公全家桶,工作效率翻倍,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IT 时报》记者潘少颖报道
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系统,丰田贡献了精益制造思想,谷歌的书籍《重新定义公司》让更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一家现代公司究竟该如何打造……
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和员工的工作方式及工具也在不断变化。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简单、普适、有用、温度和个性。
11 月 17 日,飞书 5.0 正式发布,这是一次从组织管理到企业管理的升级,同时飞书人事、飞书合同、飞书审批等新产品也一同亮相。
先进的团队需要趁手的工具,飞书的 Slogan 便是“先进团队,先用飞书”。飞书 CEO 谢欣表示,最早使用飞书的是互联网、高科技和媒体文娱行业,现在,新消费、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企业也开始使用飞书,如蔚来、元气森林、融创中国等。
那么,飞书 5.0 能让企业走向先进吗?它是“老板更喜欢”还是“员工更喜欢”?
飞书人事:一秒了解每个员工
在只有 20 人的公司里,团队领导或许可以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包括他们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之前的工作经历等。但当公司规模扩大到 200 人、2000 人甚至更多时,任何管理者都很难做到对每个员工的信息如数家珍。
当看到一个员工的名字,想了解其全部工作相关信息时,需要多久?找 HR、查多个系统、再汇总成文档,3 天?一周?
飞书的答案是:一秒。
用飞书总裁张楠的话来说,飞书人事可以帮助管理者告别“脸熟人不熟”的窘境。
飞书人事全面汇总了所有与“人”相关的信息,无论是在飞书的聊天、文档、视频会议还是其他场景中,只要出现头像,管理者点击员工的资料页,1 秒钟就能查看到这个员工的面试、绩效、教育和工作经历等所有信息。比如点击“履历信息”,就可以显示出这位员工的学校和简介,以及其在过往任职公司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规模、地点、产品、是否属于世界 500 强等。
在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时,飞书人事也能发挥作用。比如企业的某项新业务需要一个新的负责人,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招聘,此时,人事只要点一点应聘员工的资料页,就可以选择出符合要求的候选人,让优秀的员工更容易被发现。
多维表格:一张表省下百万元
“有一张表格,帮我们的客户省下了一百多万的开支。这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这的确是物美集团的真实案例。”张楠说道。
物美在全国经营着上千家超市,店长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巡检”,以确保各门店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化,每天需要巡检 8 次。因此,一个好用的巡检系统至关重要。此前,物美在询价时发现,所有的巡检系统费用都在百万以上,还没算系统部署和员工培训的成本。而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是,难用的系统才需要培训,需要培训的系统,员工不爱用。
最终,物美选择用飞书多维表格搭建巡检系统,员工不需要培训,用手机就能操作,成功省下大笔开支。而且,这样一个轻型系统的搭建不需要过多 IT 投入,几天内就能完成。
物美使用飞书多维表格之后,巡检汇报生成时间从原来的 1 周变为现在的 1 天,响应速度也大幅提升。
对于管理者来说,所有数据实时汇总呈现,查看便捷;对于员工来说,无需经过复杂的培训就能快速上手。以前企业常常需要指定员工汇总信息,方便管理层查看,而多维表格完全取代了这一中间环节。
“最好的汇总就是无需汇总。”张楠表示。
多维表格实际上是一个可视化的数据库,主打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模式,提供了画册、看板、甘特图等多种视图模式。飞书升级到 5.0 后,多维表格也有了升级版,不仅增加了表单视图,在权限隔离、与业务系统集成、自动化等能力方面也进行了不少加强。它既可以按需搭建轻型业务系统,也能和一些复杂业务系统集成打通,还具备精细的权限管理,把繁琐的数据处理简化为最直观的点、选、输入和拖拽。
飞书审批:打破效率黑盒
审批是企业运行中最重要的管理动作之一,“秒批率”是飞书审批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一个审批者在打开审批流 3 秒之内就点了同意或者拒绝的比例。在张楠看来,如果一个审批节点的秒批率很高,那么很可能该审批者没有尽到管理职责;如果整个审批流上的所有节点都是秒批,那么很可能这个审批流压根就不该存在。
“秒批率”只是飞书审批中的众多数据之一,通过多维度比较,可以判断审批是否给业务“拖了后腿”。
飞书母公司字节跳动利用这些指标,对审批流进行了大幅优化,使得审批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长从 44 小时下降到 21 小时。字节跳动每天会产生 12 万条审批,累积起来,审批效能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
审批常常是一个大型企业的效率黑盒,一线员工不知道审批什么时候完成,管理者也没法预知未来有哪些审批。
飞书审批具备了与人事、财务、采购、权限等系统审批流集成的能力,任何系统的审批进度和动作,都会在飞书上发出提醒。管理者不需要打开电脑,在手机上就能快速批复各类事项。如果想了解更多细节,点击“一键拉群”,就能把所有审批节点上的人都拉到一个群里,聊清楚了再往下批,既能节省审批时间,也让管理者更审慎地做出决策。
飞书合同:揪出“爆雷点”
“有一家客户和供应商签了一个 30 年的合同,大家可能会问,怎么会有 30 年的合同?”张楠揭秘道。
因为实际的合作期限只有 3 年,但是对方偷偷把合作期限从 3 年改成了 30 年,没人发现就拿去盖章了,导致一旦解约,客户要支付本不该有的大笔赔偿金。
合同总是密密麻麻,如何能发现其中的“玄机”?
飞书合同的智能比对功能利用 OCR 等技术扫描全文,自动把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虚线标注出来,给出风险预警,帮助企业定位和判断。
上述“被签了”30 年合同的客户通过飞书合同的“体检”功能,扫描了历史合同,发现有 100 多份高风险的历史合同,其中,就包括这份长达 30 年的合同,这些都是可能随时爆雷的隐患。
另外,飞书合同还有智能条款审核功能,可以识别合同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修改建议,比如合作方是否是失信企业主体、赔偿金额是否不设上限等。
在合同协商过程中,甲乙双方通常需要沟通多轮,一个 Word 文件从 V1 改到 V20。通过飞书合同,甲乙双方可以在线协商,在一份合同上,通过评论交换意见,不需要保留多个本地文件,协商信息也全部留痕,便于追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