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行业报告:汽车轮胎万亿赛道,本土胎企全球替代加速成长
报告出品方:中泰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一、空间&驱动:26年国内约3600亿,保有量稳定(量)叠加消费升级(价)
空间-配套市场:国内26年近650亿,CAGR24-26=6%
关键假设:24-26年乘用车产量增速2%/2%/2%,单车配套5条轮胎;24-26年商用车产量增速5%/5%/5%,单车配套11条轮胎;配套胎单价持续提升(大尺寸化、高性能化、品牌化)。
测算结果:经测算,预计2024-2026汽车配套轮胎市场空间为577/611/646亿,CAGR24-26==6%。
空间-替换市场:国内26年3000亿,CAGR24-26=7%
关键假设:24-26年民用轿车保有量增速5%/5%/5%,替换系数为1.5(单车年均更换轮胎条数);24-26年其他汽车保有量增速5%/5%/5%,替换系数为2.5;替换胎单价持续提升(大尺寸化、高性能化、品牌化)。
测算结果:经测算,预计2024-2026汽车替换轮胎市场空间为2578/2770/2976亿元,CAGR24-26=7%。
空间-整体:26年国内3600亿,全球约1.1万亿
国内空间超3600亿:经测算,预计24-26年国内汽车轮胎市场空间为3156/3381/3622亿元,CAGR24-26约7%。
按国内汽车产量占全球1/3估算,预计26年全球轮胎市场空间约为1.1万亿。
配套胎单车价值量稳步提升:22年商用车市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产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导致配套胎单车价值量下滑,随着商用车市场逐渐回暖以及配套胎单价提升,我们预计26年配套胎单车价值量将达2000元。
驱动-国内量:保有量持续提升,产量复苏
保有量稳步提升:保有量影响替换需求,2023年中国千人保有量达238辆,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400-800辆仍有差距,预计未来国内汽车保有量仍将稳步提升。
汽车产量回暖:产量影响配套需求,车市逐渐回暖,2023年国内汽车产量达3011万辆,同比+9.6%。
驱动-国内量:国内汽车保有量庞大且稳定是基本盘
保有量提升效果:2023年国内汽车保有量+1718w。保有量提升带来替换胎销量+3542万条;替换胎市场空间+140亿。
产量回暖效果:2023年国内乘用车产量+229w。乘用车产量回暖带来乘用车配套胎销量+1144w;乘用车配套胎市场空间+19亿。
驱动-海外量:海外出口是胎企成长战略重心
海外出口是胎企成长战略重心:国内收入增速放缓,胎企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3年森麒麟海外营收68.12亿(+23.25%),较2016年增长47亿元。 赛轮轮胎海外营收192.65亿(+13.00%),较2016年增长114亿元,海外市场是胎企成长战略重心。
驱动-价维度:消费强化,大尺寸、电动化、品牌化提单价
发展趋势:消费者对整车外观和性能的追求使乘用车轮胎消费呈现大尺寸化、电动性能化以及品牌化。
1)大尺寸化:造型美观,宽体低趴感符合年轻消费者审美,2020年替换轮胎≥17寸占比38.7%,同比+2.5pct,同品牌不同尺寸价格增幅明显。
2)电动性能化:电车车身重、初始扭矩大、发动机噪声低,对轮胎性能要求提升。
3)品牌化:轮胎主打to-C替换市场,品牌是核心,轮胎是少数会通过广告宣传的零部件。
二、格局:全球集中度相对低且外资龙头份额下滑,本土替代趋缓但全球提速
格局:当前本土化率30%,中期40+%,长期随自主崛起有望达80%
本土化率仅约30%,中期有望达40+%:国内轮胎市场外资占比近70%,国产龙头占比合计仅约30%。中期来看,品牌壁垒限制本土替代头部外资空间,而二线外资有望逐步被替代,中期本土化率有望达40+%。
本土率远期有望达80%:参考日本轮胎市场,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均非常高(>80%)。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本土胎企有望伴随下游自主品牌同步成长,本土份额远期有望达80%。
国内格局:环保压力促格局出清,国产头部企业受益(慢变量)
国内格局出清,国产头部企业受益:随着“双碳”政策推出,加速落后轮胎企业淘汰。2021年,国内纳入统计部门监测的轮胎工厂,从500+家降至230家;通过CCC安全产品认证的汽车轮胎工厂,从300+家降至225家;落后产能出清将释放空间,头部企业受益。
全球格局:集中度持续下降,本土品牌全球替代稳步进行
全球市场集中度持续下降:全球轮胎市场竞争加剧,集中度持续下降,CR10从2010年的68.6%下降至2020年的64.7%。
本土品牌全球替代稳步进行:以中策、玲珑、赛轮为代表的国产胎企在逐步抢占全球轮胎市场份额,2020年全球75强中国产胎企份额21.0%(较10年+5.1pct)
格局:贸易及品牌壁垒限制,发达区域替代放缓,其他地区加速
轮胎品牌属性突出,本土替代放缓:发达国家的轮胎品牌属性突出,同时具有较高贸易壁垒,国内胎企替代外资短期仍受限制,替代进程放缓。
南美、中东欧、东南亚等地替代加速:在南美、中东欧及东南亚等地区无贸易限制且消费更注重性价比,国产品牌份额提升显著,22Q1市场份额分别同比+4.8/+3.7/+1.7pct。
三、成长破局:与本土车企共成长,强势自主崛起给予国内胎企新机遇
技术壁垒:配方和花纹是轮胎核心技术
配方是轮胎制造的基础和公司技术实力的关键:轮胎原料主要为炭黑、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油料、添加剂、助剂等,配方直接决定轮胎性能。
轮胎花纹决定轮胎属性:轮胎花纹纵向和横的排列决定轮胎抓地力、操控性、胎噪等。先发企业拥有较强的外观专利优势,后发企业易受技术限制。
技术壁垒:制造流程复杂,工艺能力要求高
轮胎制造流程复杂:轮胎制造要经过密炼、胶部件准备、成型、硫化、检验等多道环节,制造流程复杂。
轮胎制造工艺要求高:1)密炼环节:物料添加时机、密炼机转子转速、混炼温度、混炼时间等都影响胶料密炼效果。2)制造环节:胶料挤出、延压、成型、硫化等工序需要高精度作业,且中途经过多道加热冷却环节,对企业流水线把控能力要求高。3)检验、测试环节决定轮胎出厂质量和后续研发改进方向。
品牌壁垒:消费属性强,品牌效应显著
轮胎消费属性强:轮胎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有较大影响,也是少数可由消费者自主更换的零部件之一,具有较高的消费属性。
配套市场:原厂轮胎是汽车制造商新车价值的重要体现。高端车型倾向选用国际知名品牌轮胎,国产轮胎进入高端汽车市场品牌壁垒较为明显。
替换市场:轮胎主打to-C替换市场,是少数会通过广告宣传的零部件之一,品牌是核心。
贸易壁垒:多国对本土胎企海外贸易持续限制
“双反”税率限制本土胎企海外产能:美国商务部21年公布“双反”终裁结果,其中反倾销税率:韩国14.72%-27.05%,泰国14.62%-21.09%,中国台湾地区20.04%-101.84%,越南0%-22.27%。
各国对本土胎企海外贸易限制:巴西、印度等本土轮胎出口多次开展“反倾销”调查,影响本土胎企海外贸易。
韩泰-成长启示①:重视研发补齐技术能力
重视研发补齐技术能力:高研发投入下,韩泰在全球建立5个研发中心和4个轮胎测试场,集成各种轮胎技术的高科技研究设施,技术能力逐渐获得补齐。
韩泰成长启示②:赛事合作及高端车配套提升品牌力
赛事赞助及合作:自2011年开始,韩泰开始与世界知名赛车活动合作,先后赞助德国房车大师赛、日本超级耐久赛、电动方程式、兰博基尼超级挑战赛等。
韩泰成长启示②:赛事合作及高端车配套提升品牌力
配套知名车企:1991年进入德国大众的供应链,再突破福特,后为奥迪、奔驰、宝马、保时捷等知名车企提供配套,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韩泰-成长启示③:乘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东风(总量)
乘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东风:韩泰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达2450w,CAGR00-15=16.9%,同期全球汽车产量CAGR=3.0%,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为韩泰提供良好发展契机,助力韩泰成长为国际二线轮胎品牌。
参考韩泰成长路径,一方面自身强化研发和品牌建设,另外抓住了中国乘用车产业总量显著提升的红利,而后续本土胎企在国内的胜负手为对下游乘用车结构性变化的把握。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新能源 / 汽车 / 储能
新能源汽车 | 储能 | 锂电池 | 燃料电池 | 动力电池 | 动力电池回收 | 氢能源 | 充电桩 | 互联网汽车 | 智能驾驶 | 自动驾驶 | 汽车后市场 | 石油石化 | 煤化工 | 化工产业 | 磷化工 | 基础化工 | 加油站 | 新材料 | 石墨烯 | 高分子 | 耐火材料 | PVC | 聚氯乙烯 | 绿色能源 | 清洁能源 | 光伏 | 风力发电 | 海上发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