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引擎推广软件app免费.globalso - 好评数最多的系统

本文由作者授权“晓德书号”首发。《普洱茶历史丨六大茶山茶叶出越南之关节点——以老挝丰沙里为中心》,是作者基于历史资料的发掘与研究,为大家呈现了云南普洱茶外销中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的丰沙里的历史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丰沙里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还

普洱茶历史丨六大茶山茶叶出越南之关节点——以老挝丰沙里为中心

本文由作者授权“晓德书号”首发。《普洱茶历史丨六大茶山茶叶出越南之关节点——以老挝丰沙里为中心》,是作者基于历史资料的发掘与研究,为大家呈现了云南普洱茶外销中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的丰沙里的历史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丰沙里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还原历史上的普洱茶外销的运输环节,呈现真实的普洱茶历史。

作者简介:

李路,云南茶马古道学会特约学术委员,自由撰稿人。

2005年发起组织云南普洱茶产业诚信自律活动并发表全行业《昆明共同宣言》。2007年参加第二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发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论文。此后十余年专注民国云南茶业历史,先后在报纸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2019年撰写的五篇文章收入云南省档案馆出版专著。

本文约5000字,阅读时间约10mins。

丰沙里,老挝北部边境重镇,丰沙里省省会。地处中老越交界地区,西距中国边境35千米左右,东距越南边境50千米。现我国开通有云南江城县至丰沙里客运国际班车。

民国时期,法属丰沙里是六大茶山运茶到莱州,再转河内、海防到香港、广东、南洋一带的一个关节点。对于这一条路线鲜有文章提及,关注者少,了解者也不多。但它确实是普洱茶外运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笔者在收集六大茶山史料中采集到一些此方面的材料,不嫌弃瓦,滴水汇集,集腋成裘,呈各路方家赐教。

从倚邦、易武到丰沙里

1982年5月,马泽如在

《云南原信昌商号经营概况》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一文中提到:

迤南一路的马帮远走普洱、思茅以至车里、佛海,并进入缅、泰、老挝。去的时候除了替思茅商家从昆明驮运货物外,自己也买些货物,在沿途墨江、思茅也可销售。到了缅甸的景栋、腊戌、瓦城 (即曼德勒) 或泰国的清迈、老挝的丰沙里等地。马帮就在这几个地方,一面卖货,一面给英国人驮运短脚,赶在雨季前买着棉花回来。到思茅得好价就在思茅卖掉 (如价不好,就驮到家乡零售),并在思茅号家揽运茶叶,驮到昆明交清茶号才回家。

马泽如没有提到去丰沙里的时间、路径,但也由此知晓云南马帮到此间贸易是有这条路线。当然仅凭这一点点文字并不能说明六大茶山的茶叶就曾经从这里出去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詹英佩先生十多次深入六大茶山,对各山头、村寨走访调查。那时茶山的各方面条件相当差,一弱女子跋山涉水,穿山箐密林,行人迹罕至、探寻遗址,收集大量口述史料,其精神可嘉,其情怀可佩,其意志可赞。在詹采集多个村寨的材料中有多次提到倚邦、易武商号运茶到法属莱州,也偶有人提到丰沙里地名,但路线究竟何行,时间跨度有多长,惜无具体情形。

近二十年中,笔者收集到一些更为确凿的史料。

1927年倚邦茶商名录

1927年8月26日,倚邦茶业公会在一份呈文中说:

“自清末以还,国家多故,川路梗阻,茶叶之衰急转直下,茶号倒闭,各行停业。外处盐米棉麻因之绝少输入,边氓生活几于断绝。易武不住官府,且在区属边界,尚可少有鸦片营业,倚邦惟宋寅号一家勉强支持矣。商民等目击心伤,为利己利人起见,耗尽心力,几经危险,方於法属莱州省新开销路,由倚邦直运莱州,照章完纳出口关税及茶税。而运销内地者则照章完纳厘税。”

还说过去十年以来去莱州贩茶“长途千里,绝少人家,行经深山大泽,偶遇毒蛇猛兽,人牛马鲜有生还。驮茶之牛马,一被虎伤,或病死,茶即弃去。”并说去莱州“往返40日之旅”。显然从倚邦到法属莱州走的是旱路,而且是“耗尽心力,几经危险,方於法属莱州省新开销路,由倚邦直运莱州”。“由倚邦直运莱州”的旱路既然倚邦的茶商可走,那么易武的茶商自然也可走。而在此前,六大茶山运往莱州的茶叶需经漫乃、整董到猛烈(后设江城)。计八站,共410里。到猛烈后有水路和旱路均可到法属莱州。水路,“由坝溜码头运至猛莱(莱州),每船可装茶十石,须费七十五元;装运方法:装叠船中;劣点为滩口较多,时有迟慢。由水路运六七日即可抵达猛莱。”旱路,“由江城运至猛莱,每石运费十五元;装运方法:每驮装圆茶二十四筒;其劣点是缓慢,须十余日也。”(详见笔者《江城(猛烈)四境道路及通往莱州运茶交通》一文)。

江城到莱州的商道早在光绪年间即已开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即西双版纳的猛乌、乌德割给法国的翌年,思茅即辟为中法通商口岸。滇省在思茅设立了海关机构,称为“正关”,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在猛烈设立了“分关”,负责征收进出口商品税。这说明猛烈做为贸易通道的时间应该更早,否则不会马上在此设立海关。(详见笔者《民国江城茶叶的生产与输出》一文)。

1927年倚邦茶叶公会记莱州情况

1927年,倚邦茶商周尚斌,杨儒珍,车有权,郑志侨,杨赐璋,施受泉,方成矩,高鸿昌,向升平,苏顺祥等对走莱州旱路的情况有详细记载:

“细茶每担成本实合本省大龙银33元,运至莱州需脚银,每担法洋20元,过界凭单,每人法洋七角,莱州抽丰,每担两角,身税门牌,每商人一名售茶百担者,约需纳法洋80元。售茶不满十担者亦不下20元,往返40日之旅费,每人需法洋三四十元,以至七八十元不等。在莱州售茶取银往往须等莱商将茶运放他处,汇款到来,方可其兑。故在莱开支所耗亦巨,总计脚银及各项约(每担)需法洋26元,在莱售价,各年各号小有差别,近十年间,由每担售法洋40元以至52元,起落不定,然皆不出此范围也。前五年间,底本较轻,尚有些许红利,降至本年,除脚支之开销外,只合法洋二十余元。可抵本省大龙银30元左右,仅敷成本,尚贴税捐。此尚就平时而言也,若过例外,如前年冬季,所放之茶至去年春末,仅售价细茶30元,粗茶20元,致亏折倒闭者各处皆有。并有漫腊富商高崑等数人,由亏折负债不堪,由莱州到家,忧急而死。”

1933年邓扶汉记去越南干道

1933年5月,镇越县第七任县长邓扶汉第一次从易武对县属一些区域进行了巡视。这次巡视他留下了较为详细的交通路线及状况的记录。邓扶汉记:“自易武而大梁子,而老白寨,而一碗水,自一碗水(今存)——高桥(今高桥旧址)——猛伴(今勐伴)——卜莽(民国地图标记为卜满,今蒲满寨)——滥坝(待考)以达法属猛棚(约为今老挝孟诺、奔诺处)。此路去越南方向是为镇越赴法之东南干路。”猛棚出去即为丰沙里。

这里所说“此路去越南方向是为镇越赴法之东南干路”正是易武经丰沙里到越南莱州的商路,而且是“干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长期的,一定数量的商旅往来不可能形成“干道”。在丰沙里未通汽车公路时从丰沙里到莱州全靠牛帮、马帮。这是一条艰难的路途,除“深山大泽,毒蛇猛兽”外,“若经法员(法国官员)遇着,或封雇驮石灰土木,或挑选上好牛马,给予微价驮脚。”

1938年赵思治对丰沙里的记录

1938年,县长赵思治、科长单镜泉编纂完成的《镇越县县志稿》中关于交通部分有记载:

“一,由县城易武北至思茅倚邦界之蛮砖长约一百二十里。二,由县城西南行至越南猛悻经猛醒等共四百一十余里。三,由县城东行至越南猛棚二百三十里。由猛棚至仙西里(今老挝丰沙里,下同)一百二十里,可通汽车。修理旧有通道,令易武一区各乡镇征调义务工修整正东出法属仙西里,乌得道路,东北出江城,正北出普洱,西北出思茅四县道。宽度正面五尺,两旁各刬草木五尺。”又记“由易武正东至(越南)乌德四站,至仙西里五站。”

1938年,赵思治的另外一条重要的记录是:

“县属交通向无水道航运,全是陆路交通,且属山道,专赖牛马驮运。牛马脚价较内地稍低。年中运茶大都以牛运惟大宗,运越南猛莱(今越南莱州)者约一千余头,……牛脚本县亦只有少数。如必须较多牛运转时,非雇整董、江城之夷人牛脚不可。因其路径熟悉,照顾周到故也。总之,县属所产之茶,年终无论牛马脚之多寒寡,既无空鞍而回,又无有茶停放之事。惟去今两年,因抗战影响,广州香港商业异常消颓,以致县属之茶多数停顿未放,脚亦少来。”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猛棚至仙西里一百二十里,可通汽车。”汽车一通,运距缩短,运输路线和方式也会随之改变。由仙西里汽车通莱州,在莱州水运到越南海防港,再转香港、广州或南洋一带。香港、广州和南洋一带的华人圈才是云南普洱七子饼茶的主要销场。如果一切顺利,丰沙里此条路线的发展可以有所作为。这就像当年缅甸景栋通车后给佛海带来巨大的机遇一样(详见笔者《滇缅印藏新茶路的发现》一文)。

丰沙里至莱州运茶路线示意图

但是,此处的情况并没有很丰满。在法国殖民期间,越老柬被称为“法属印度支那”,均为法国殖民地。六大茶山茶叶运销不管是经现在的老挝丰沙里,还是到越南莱州均受法国制约。1938年,赵思治写“自中法越约新定后,法方手续日常苛繁,遂将越南市场完全丧失矣。茶商乃雇牛马驮运石屏,啟道蒙自踅放香港,亦有迳由缅甸运往暹罗者”。

综上所述,六大茶山茶叶当年直接运往法属莱州有两条路线:一是由易武到猛烈(江城)。在此地又分水路或旱路到莱州;二是由易武到丰沙里再到莱州的旱路。两条路线所需时间,江城线路略短两三天左右。但1931年前,在猛烈设有海关关卡,出境茶叶很难逃税,故倚邦、易武茶商开辟丰沙里此条旱路有其利弊。

1948年丰沙里之调查

丰沙里既然是六大茶山直运茶叶去莱州的一个关节点,对它的具体情况自然值得关注。

1948年6月,江城县长裴存权对猛乌、乌德、蓬西里(丰沙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抗战胜利后,法国殖民者又回到了其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而此时越盟(越南独立同盟会,属胡志明领导)的独立斗争在开展火热。

1948年裴存权对丰沙里的调查

裴存权调查的情况是:

猛乌系法属老挝国蓬西里(丰沙里)省之一县。地势平坦约四十华里之谱,距江城县猛烈镇大路边约九十华里。城垣附近大多水摆夷族,各山头则为阿卡族。均系种田及栽种鸦片为主要生活。设有土司官赵猛,老叭、老扎分治之。然一切大权均操之法人,其他各官之设置仅供驱使而已。每年粮食因种植鸦片关系于青黄不接之际大多仰给于江城县。加之法人伙食之供应均需上品,故一般居民颇感不胜负担。华侨住居此地者约十五家,均住居华侨街,经营小生意。设有华侨帮长一人,负责华侨及华商往来出入口验票与一切交涉事宜。现任帮长为李海霞,系湖南湘潭人。

乌德系老挝国蓬西里省之县。由猛乌去步行一日可达。距江城约一百六十华里。平原广大田地充足。附近居民约三百来户,夷人众多,均以栽种稻谷及鸦片为主要生活。华侨居住此地者约八家,均系经营小生意,由猛乌华侨帮长管辖之。

法军对江城康平乡漫滩寨的前次进攻,即为乌德部所为。所抢劫之马匹、货物除私下分吞一部分外其余均已缴蓬西里省。此地法人及猛乌法人均常派兵巡逻各山头小道,遇有华商贸易,不论有无护照概行拘拿,将货物没收充公,致商人性命全凭其当时喜怒而言。有时拘押,惨无人道之。监狱日给糯米饭一小碗,食盐数钱,有时则假护送回我国为名,于无人处枪毙。有时则将货物拿去,商人释放。故我国华商贸易此地蒙受损失者不可胜计。近有普洱华商熊朝良由蓬西里取小道返国,取有该国身税门牌纸,按照规定拟应尽保护之责,然不幸路经阿卡新寨时遇该驻兵等即将其全部货物及骡马八匹一并没收而去。该商人则就地释放了事。拟此乱行处置,实属违反友好条约。

蓬西里为老挝国行政区域之省城。由乌德去步行四天可达,距江城约五百华里,地居高山,雄势险要,海拔约一千公尺左右,风景优雅,气候温和。蓬西里陆路本有通奠边(府)、莱州汽车路线,因越盟党之扰乱与破坏已告阻断。水路有湄公河支流,可由蓬西里十五里之处起运直达龙坡邦老挝京城。但此河水势湍急,仅能通行小木船。下水七日可达,上水十五日可达。但一届雨季山洪爆发,则无法通行矣。

蓬西里城区附近居民大多华侨,其次安南人、老挝人及本地卡南老人。本地人均以栽种山地及鸦片为主要生活,每年粮食不敷甚巨,均以山羊头及山药代替之。华侨以云南人较多,两广次之。现任华侨帮长钟衍剑(系广东海南人),因收税关系不满于广西及云南华侨之处,以致意见各殊,成为两大派别(即广东海南成一派,广西云南两省为一派),各派各有其主脑人物,即喜庆丧吊亦不通往来。此地有华侨学校二所,就学子弟亦因派别关系中途辍学者常有,故学校有朝夕不保之虞。

五月八日,法圈官派兵四百余名攻打镇越县属之磨歇井,当地民房及盐房全部被其炮毁就。以盐务总办武培之私人损失而言已达七万余之现金,其他损失之巨实不可数字记载。该井总办武培之曾去函华侨代表钟衍剑请其就近向蓬西里法圈官提出严重交涉,然交涉结果彼谓我国土匪不应抢劫所属村寨,其意系属报复手段,至今无具体结果。据闻此类匪徒均系散兵游勇组织而成,数额不少,曾一度前往该管区。但是否属实尚待调查。

易武茶山远眺、拍摄于2020年12月

江城县长裴存权对猛乌、乌德、蓬西里(丰沙里)的情况调查,丰富了我们对丰沙里这个普洱茶外运关节点的认识,同时对中法两国从清代到抗战胜利后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是一个真实的注脚。

李路

2022、2、1、(虎年初一)


普洱茶历史丨六大茶山茶叶出越南之关节点——以老挝丰沙里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