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行业风雨欲来,耶伦访华发难之际,欧洲发起新一轮对华攻势
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的同时,欧洲发起新的对华调查,中国外贸行业可谓风雨欲来,欧美似乎都有可能掀起新的贸易战。
4月4号,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访华之行,但她人还没有到,各种声音就已经传播开来。在耶伦启程之前,她专门对中方的“产能过剩”问题表达了深深地忧虑,尤其是对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她宣称中方对外输出产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最后,耶伦承诺会在此次访华行程中,重点讨论遏制廉价商品泛滥的问题。 所谓的遏制廉价商品泛滥的说法,其实就是希望减少中方对外出口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 是想要打压中国的对外出口。
首先,打压中国的出口,实际上就是打压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
不过,除去遏制中国和缩减中美逆差之外,美国确实还有另一个关键目标,那就是在强势的中国制造业面前保护自己的产业。
一个能直观展示中国新能源车在成本和质量优势的例子是,有外媒形容,一辆中国车企制造的廉价新能源车,在性能和舒适度等方面,超过了德国原装出口的奔驰E级车。显然,按照西方以往推崇的自由贸易原则,让中国车企和西方车企正面较量,在新能源车领域,中企不说没有对手,至少也是遥遥领先。此时,着急的美国政府选择直接插手干预,以行政手段打压中国出口,这就不足为奇了。令人担忧的是,不仅美国政府试图直接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出手,欧洲的态度也在日益恶化。
4月3号,欧盟宣布,将对中国太阳能涉嫌获取不正当补贴破坏市场竞争展开调查,这是欧盟最新的对华反补贴调查。显然,欧盟在加速打压势头强劲的中国新能源车, 其意图和之前提到的美国类似,都是想借助行政限制手段缩减贸易逆差,并且给本国企业拉偏架。
对此,我们只能说中方并不希望和任何国家打贸易战,但面对外部的不公平对待,中方也绝不会让步。无论是中方在制造和出口端的强势,还是中国部分工业产品在全球的热卖,都是中方扎扎实实靠着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一步步的发展,用硬实力拼出来的结果,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 欧洲和美国多年来把持高端制造业,垄断了诸多市场,中方也没有因此就用行政手段来打压西方企业,如今西方一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就炒作所谓的“中国工业海啸铺天盖地”,那完全是极度自私作祟彻头彻尾的双标。我们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