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抖音)会被美国封禁吗?
12 月 6 日,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维持了一项要求 TikTok(海外版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其美国业务的立法,否则将面临全国范围内的禁令。这项裁决被披上“国家安全”的外衣,但其实质动机却令人深思:其目的是破坏一家成功的外国公司,为国内企业铺平道路。
国家安全幌子下的双重标准
该禁令的理由主要集中在“防止中国政府获取美国用户数据”的风险上。
然而,值得深入探究的是:如果 TikTok 真的存在如此巨大的风险,为何美国领导人仍在竞选活动中频繁使用该平台?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到哈里斯,他们都依赖 TikTok 来吸引选民。
这种矛盾表明,美国官方对 TikTok 的安全性心知肚明,并非外界所渲染的那样“威胁巨大”。
更令人费解的是,美国政府迄今未能提供任何具体证据,证明 TikTok 数据被中国政府滥用。
整个论点建立在假设风险的基础上,对外国企业进行选择性执法,却对 Facebook 和 Google 等美国公司在数据隐私方面的频繁违规视而不见。
从 TikTok 到阿尔斯通:美国式强权的商业操作
这一事件让人不禁想起法国能源巨头阿尔斯通(Alstom)的遭遇。
美国曾以反腐败为由对阿尔斯通施压,高管被捕,最终迫使该公司将其核心能源业务以低价出售给通用电气。阿尔斯通曾是全球能源领域的翘楚,而 TikTok 则是全球社交媒体的领军者。两者都因对美国企业构成竞争威胁而遭到有针对性的打压。
这种强权行为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美国选择性执法,利用法律作为经济工具,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掩盖经济掠夺的本质。这种做法无异于鼓励其他国家效仿,最终将导致全球商业环境更加敌对。
经济后果:破坏创新生态的连锁反应
TikTok 不仅仅是一款短视频应用,它还是一个孕育了数百万用户和小企业生态的经济平台。
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数据,2023 年,美国小企业通过 TikTok 创造了超过 240 亿美元的经济贡献,并间接支持了 22.4 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字背后,是众多企业和个人依靠 TikTok 进行低成本营销、增加收入甚至维持生计。
一旦禁令生效,这些小企业将面临营销渠道的中断,创作者经济也将遭受沉重打击。许多依赖 TikTok 的内容创作者投入了大量资源来打造品牌,平台的关闭将直接切断他们的收入来源,对相关行业如视频制作、平面设计和社交媒体管理产生连锁冲击。
自由市场原则何在?
TikTok 禁令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在于,它违背了自由市场竞争的核心原则。
美国一直以自由和创新的价值观自诩,如今却选择利用行政力量打压外国竞争对手,而不是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来超越对手。这种行为不仅与美国所标榜的自由竞争精神背道而驰,还将导致科技行业的创新停滞。
如果 TikTok 被迫退出市场,Meta 和 Snap 等美国社交媒体巨头将在短期内面临竞争减弱的局面。
然而,缺乏竞争的环境只会滋生自满,使本已饱受批评的美国科技企业在隐私保护、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方面原地踏步。
全球影响:互联网的“巴尔干化”
TikTok 事件的影响将远远超出美国本土。
对外国企业实施这种单边强制措施将促使其他国家对美国企业采取类似行动,从而破坏全球商业合作。苹果、谷歌、特斯拉等依赖国际市场的美国科技巨头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监管限制甚至报复性打压。
此外,禁令还可能加剧互联网“巴尔干化”的趋势,使全球数字生态进一步碎片化。
跨境合作减少、创新环境恶化,这将不仅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还将威胁全球科技的未来发展。
道德与现实的冲突
通过抹黑 TikTok,美国实际上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
只要你的成功对我构成威胁,我就会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你。
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奏效,但从长期来看,它会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使其在全球舞台上更加孤立。
美国与其通过胁迫手段迫使外国企业让步,不如反思如何通过激励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与全球竞争者公平竞争。
TikTok 事件提醒我们,真正的国家安全并非通过孤立和排外实现,而是通过开放和合作来巩固。
TikTok 禁令看似是出于安全考虑,但本质上是一场经济利益的博弈。
这一决定违背了美国长期倡导的自由与公平原则,对全球商业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需要重新审视其政策,避免因短视行为破坏全球竞争生态。
21 世纪的竞争不应建立在恐惧和排外的基础上,而应将创新与合作作为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