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大省近 5 年出口走势如何?中西部异军突起,浙鲁表现如何?
我国经济的腾飞与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对外货物出口息息相关。通过出口,我国不仅赚取了大量外汇,还对国内工业发展和产业链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近年来国内市场逐渐成熟,出口依存度有所下降,但对于众多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全社会就业而言,出口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来说,扩大出口对其工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在过去的 5 年里,各省市的出口规模扩张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点呢?
从 2016 年到 2021 年,我国出口规模从 13.8 万亿元增长到 21.7 万亿元,累计增长 57%。虽然这一增幅不及 2000 年以前,但考虑到 5 年前我国的出口总值已经相当高,在如此高的基数上仍能保持年均 10%左右的增长率实属不易。
通过对主要省市的观察,我们发现这种稳健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中西部地区的贡献。尽管中西部各省区体量相对较小,但对全国出口增幅的拉动作用明显。而传统进出口地区大部分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
出口总值排名前两位的广东和江苏在这 5 年中的出口增速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广东省,其增幅仅为 27.8%,2021 年仅超过 5 万亿元,与 5 年前相比仅增加了 1.1 万亿元。江苏省的表现略好于广东省,累计增长 54.5%,以低于 1.8 万亿元的基数,取得了与广东省相当的增量。
相比之下,浙江和山东这两个出口大省表现更为出色,分别增长了 70.5%和 94.2%。其中,浙江省以 5 年出口值增量第一的成绩,总值跨过 3 万亿元,大幅缩小了与江苏省的差距;山东省则因高增长而反超上海市。
上海市在 2016 年的出口总值就已达到 1.2 万亿元,但在 5 年内仅增长了 29.8%,2021 年刚超过 1.5 万亿元。虽然其增速高于广东省,但由于基数差距较大,因此表现实际上逊于广东省。
更糟糕的是,天津市、辽宁省和河北省等地的出口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省的增幅仅为 16.7%,其 2016 年的出口额为 2839.3 亿元,到 2021 年仅为 3300 多亿元,在国内的排名也直线下降,被许多原本出口额较低的中西部省份超越。
2016 年之前,除了重庆、河南等少数省市外,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出口额都在 2000 亿元以下,但短短 5 年时间,这些地区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对全省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湖南省的累计增幅高达 259.3%,将出口值从 1100 多亿拉升至 4212.7 亿;四川省在 2016 年的出口额为 1846.7 亿,低于重庆、河南、安徽、江西等地,但 5 年后的 2021 年已高达 5708.7 亿,成为中西部第一出口大省,在国内的排名也高居第八位。
其他省区如陕西、安徽、湖南等的累计增速也在 100%以上,呈现出高速扩张的态势。正如开头所说,我国近 5 年来的出口增速稳步上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崛起。尽管它们的总体实力仍然较弱,但这一趋势非常乐观,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在国内的份额。
请不要轻易说出口没用了。国家提出“双循环”,其中一环是继续扩大出口,这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产品占有率以及国内企业的生存和社会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