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 封号?外贸人如何突破困境开发客户?
今年以来,WhatsApp 的封号问题日益严重,这给许多外贸从业者带来了困扰。许多外贸企业依赖 WhatsApp 进行客户开发,而现在这条路径受阻,他们找不到其他有效的客户开发途径,不得不采取裁员、缩编等措施以降低成本,艰难维持。
在 WhatsApp 封号问题不严重的时期,外贸从业者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大规模 WhatsApp 客户开发:
1. 批量创建群组:创建多个 WhatsApp 群组,将目标客户添加进群组,然后在群组中发布产品信息和推广信息,以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2. 协议群发:与协议群发的第三方服务商合作,购买群发服务。这种服务通常能提供大量的发送量,帮助你将推广信息发送给大量的目标客户。
3. 小号群发:购买大量的 WhatsApp 小号,并使用专门的群发软件来控制这些小号。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在不影响主要账号的情况下,向大量的目标客户发送推广信息。
4. API 群发:通过使用 WhatsApp 的 API,你可以直接通过支持 WhatsApp API 的软件(如询盘云),将推广信息发送给大量的目标客户。
然而,随着 WhatsApp 封号问题的加剧,以上方法的效果大打折扣。拉群基本会马上封号,协议群发市面上已经没有供应商能做了,小号群发连买号和养号的成本还没赚回来就封号了,API 群发的模板审核和账号被封也严重限制了群发效率。
所以,任何沟通工具都会限制开发客户的行为,WhatsApp 已经算是动手比较晚的工具了。外贸企业面临这个现状,有两种思路,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二是顺势而为,合理利用工具。
选择第一种思路的企业,通常是尝到过流量红利的企业,比如之前谷歌排名规则不完善的时候,通过灰帽或黑帽 SEO 来获取谷歌流量;WhatsApp 不封号时,通过大量群发 WhatsApp 来获客。走这条路,需要企业的老板或管理层对平台的规则非常熟悉,并且随着平台规则的改变来改变自己的玩法。然而,随着各大平台越来越成熟,靠钻漏洞来获取流量的难度是越来越大,收益也越来越低。如果你们公司非常坚持这条路,有几个方向做的企业还比较少,可以去尝试一下:国际短信群发、国际长途电话销售、海外线下地推。
选择第二种思路的企业,一般是自认为自己在流量领域不擅长、但是在产品或供应链方面比较擅长的企业。他们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产品,计算好流量的成本,维持合适的 ROI。既然群发获客的路已经被堵上,那企业应该转化思路,不要太执着于这种骚扰式的 Outbound Marketing,可以通过 Inbound Marketing 来获客。常见的 Inbound Marketing 方式有独立站 SEO、内容营销、社媒营销、广告投放。目前随着 ChatGPT 及 AIGC 的大火,内容营销是由一波红利的。坚持这个思路的企业,可以尝试通过内容营销+独立站/社交媒体的方式来做一波增长。
无论是哪种思路,你都会发现其实都不简单,流量端的红利已经不复存在了,任何企业获取销售线索的成本都是非常高且相差不大的,而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变成了谁能更有效的转化高价获取的销售线索的问题了。这其实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外贸私域体系搭建问题。
因为简单粗暴批量群发的渠道受阻,外贸私域要想实现客户的高效转化,首先必须对客户质量有所区分,然后在企业内区别对待。常见的区分方式是按线索和询盘来分,线索由市场部通过批量方式再次触达,而询盘通过销售一对一触达。线索到询盘,由销售联系后进行判断,好的线索再转为询盘。询盘可以通过公海在不同销售之间流转,重复开发,直到成交。
在线索获取阶段,市场部就要考虑到线索再次批量触达的问题。
1. 尽量获取客户多种联系方式,比如邮箱地址、WhatsApp 号码、Facebook 加好友等,这样就可以在多种渠道上与客户建立联系,避免单一渠道触达客户效率不高的问题。
2. 让客户加的 WhatsApp 账号采用 WhatsApp Business API 账号,虽然说 API 账号也可能会面临被封问题,但概率比 WhatsApp 个人号是小很多的。虽然主动发消息是付费的,但是这个成本相对于昂贵的流量费用来讲是非常核算的。
3. 采用 Facebook 主页 Messenger 承接 Facebook 广告。目前主页 Messenger 是可以给之前对话过的客户再次发消息的,虽然有一定概率会进入对方的垃圾箱,但实践下来,已经是相对来讲效率最高的渠道了。同时 Messenger 也支持付费消息,预算允许的话也可以尝试。
4. 通过谷歌和 Facebook 的再营销广告再次触达。Facebook 广告的自定义受众、谷歌广告的再营销广告,都支持将广告投给之前触达过的客户。因为广告投放目标已经很聚焦,再次触达客户的成本还是很低的。
你会发现,市场部有效的再次批量触达客户的方式,都是或多或少需要付费的。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情况。唯一欣慰的是目前再次触达客户的成本还比较低,计算好了线索成本和 ROI,商业上还是合算的。
同样,销售部也要建立销售管理制度,保证询盘客户的有效一对一触达。具体来讲,一要保证进入客户池的询盘,质量是高于线索且符合公司标准的,值得花时间一对一跟进的;二要询盘客户会被不同的销售不断的重复触达,注意不是批量群发。
这里涉及到 CRM 系统的三个规则:客户建档、客户上限、公海规则。通过客户建档,保障了所有客户信息都在 CRM 系统中;然后通过客户上限限制每个销售能保的客户数量,这样当线索被确认为客户时就变相确认了线索质量;公海规则,多久不跟进或多久不成交就掉公海,保障了销售库里客户会被频繁触达,同时未有效跟进的客户能流入到公海,让其他销售来触达。
这样,线索阶段客户批量持续触达,达到询盘阶段后由销售一对一持续触达。从制度和流程的角度解决了流量高效转化、客户持续触达的问题,不再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 Top Sales 的主动性。这样,公司在流量转化端就建立起了相较于其他公司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外贸私域体系,未来无论流量成本如何变动,都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