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广西陈茶出口达到最高峰,六堡茶老职工有何话说?
讲述人:吕苏虾(生于 1947 年,中茶梧州分公司退休职工,现居中国广西梧州市)
在过去,梧州六堡茶销往香港主要依赖船运。
我们会先使用盘艇将茶叶从梧州茶厂或工农仓(即李家庄码头)运到下关码头,然后换装到航运局的大船。每次出货,盘艇大约运输 100 包(总重量约为 5 吨)茶叶,每月出货总量在三五十吨。
解放前,“花尾渡”穿梭于广州——梧州线。
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梧州外贸公司每年销往香港的广西陈茶、六堡茶和青毛茶大约有 1000 吨。到了 80 年代中后期,广西陈茶的销售量达到了巅峰,每年为 1500 吨。
1970 年,经梧州销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茶叶以青毛茶为主,六堡茶(采用蒸压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所占比例较小,其中六堡茶主要由横县茶厂和梧州茶厂生产。
我记得当时香港义安茶行楼上有家联兴隆,专门收购青毛茶,然后再将青毛茶加工成六堡茶,我们销到香港的桂青最后大部分都卖到了他们那里,慎昌、四金钱等品牌都是这个茶庄生产的。还有长洲福华,他们不仅使用我们的青毛茶,还收购其他地方的青毛茶,专门制作高级的普洱茶和六堡茶。
直到 1973 年,徐福祥(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驻香港的经理)认为我们茶叶这块业务利润微薄,如果我们不改进业务,继续局限于生产青毛茶,他将停止给我们销茶指标,并且不再提供相应的仓库支持。
因此,我们想方设法提高六堡茶的产量,增加了横县、梧州、桂林等几家茶厂的订单,并在梧州茶厂的山上建造了一个三四百平方米的仓库。当时,香港的茶楼缺少散茶,我们要求各个加工厂将六堡茶制成散茶。
在当时的出口标准中,六堡茶是紧压的箩装茶,普洱茶是散茶,我们最初生产的散茶被称为旧茶,但广东公司不同意广西公司使用这个名称,担心出口时会抢占普洱茶的市场。1975 年,经过北京总部协调,我们的这些散茶被正式定名为陈茶。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梧州正式生产出口广西陈茶,而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梧州茶叶支公司自己的加工厂也在这一年开始生产六堡茶。
以前,梧州销往香港的六堡茶(采用蒸压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主要的交易对象是永生祥。1975 年后,广西陈茶开始销往香港,吸引了众多买家,我们的业务也逐渐步入正轨。
陈茶与原来出口的六堡茶和桂青有所不同,它将茶叶加工至汤色红浓,外形为散茶,因此被称为散六堡。
当时,生产广西陈茶的有多家茶厂,我们发现每家茶厂的生产标准都不统一,而海外消费者对部分加工厂的产品口味并不认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特意从香港地区和东南亚邀请了十多名消费者代表来梧州座谈,由每个加工厂提供两个陈茶样本供代表们品尝和评定,最后选出一款被大家普遍认可的产品,然后各个加工厂以这个产品为标准进行生产。
当时,广西陈茶的品质比云南普洱茶还要好。我们的陈茶运到香港后,当地茶庄通常将其用于拼配茶。茶庄老板会根据买家的口味需求,拼配出相应口感。我们生产的广西陈茶因汤色佳、条形好而备受香港茶庄老板的青睐。
从上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梧州六堡茶的出口包装是压入一个大竹萝,每萝约重 50 公斤。而广西陈茶和青毛茶均为散茶,最初使用草席包装,后来升级为麻袋,最后确定使用编织袋包装,每包重量也约为 50 公斤。
我们出口的六堡茶分为五级,陈茶的分级则更加细致,青毛茶则分为上、中、下三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梧州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六堡茶每吨约为 1800 美元,到了 80 年代中后期,梧州出口到日本的六堡茶价格最高,每吨约为 2200 美元至 2500 美元。
现存的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六堡茶
【注意】本文文字内容来源于书籍《茶船古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馨提示】
想要快速入门、全面了解六堡茶,
请关注“ 六堡茶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