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回流订单为何再次流出?影响究竟有多大?
近期,受国内外贸易环境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出现订单流出和产业外迁迹象。然而,这种变动符合经济规律,不会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产生影响。
今年以来,随着周边国家生产端的逐步恢复,去年回流到国内的部分外贸订单再次流出。同时,一些企业将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国外。在我国外贸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供需两端承受巨大压力的背景下,相关变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对此,有关部门已明确回应。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回流订单流出的规模可控,影响有限。中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出口第一大国,连续 13 年稳居这一位置。随着国内产业不断升级,要素结构发生变化,一些企业的部分产业外迁是贸易投资分工合作的正常现象,也是企业主动进行全球布局的结果,符合经济规律。
实际上,对订单变化和产业迁移的担忧,归根结底是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担忧。特别是在一些国家人为破坏的情况下,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依然稳固。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和专业人才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我国外贸发展面临更加复杂严峻形势的情况下,今年前 5 个月外贸进出口实现了稳定增长,5 月当月进出口同比、环比分别增长 9.6%和 9.2%,全年外贸保稳提质基础进一步巩固,外贸进出口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此外,今年前 4 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26%,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增长 65%,吸收外资呈现增长快、含金量足、引资大项目稳等特点。
因此,我们需要持续高度重视稳外贸工作。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供应链瓶颈难以彻底缓解、疫情反复等内外多重因素仍给我国外贸带来困扰,我们仍需全力以赴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拓市场、稳产业。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要求,助力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全面恢复并持续增强中国外贸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我们要加强企业的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外贸外资协调机制办公室的作用,会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着力解决外贸企业在贸易便利化、物流运输、获取订单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此外,我们要引导产能优化布局,持续培育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利用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平台和载体,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梯度转移。同时,要指导有条件的企业有序开展全球布局,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后,我们要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持续推进自贸区提升战略,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使中国始终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