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最多的商品是什么?不是服装玩具,2个月收入超2100亿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2023年,中国GDP为126.06万亿元。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万亿元,贸易顺差4.2万亿美元。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第一季度,这“三驾马车”同样表现亮眼,为整个2024年的经济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给2024年的经济定了一个目标:GDP增速5%,也就是GDP总量要超过132万亿元人民币。
从第一季度的结果来看,可以说是超过了预期。
2024年一季度的外贸经济中,进出口总值超过了10.17万亿元,增速5%,创下历史同期最高。
其中,出口总值达到了5.74万亿元,同比增速4.9%,进口总值4.43万亿元,同比增速5%。
进口和出口都在保持着持续增长,以至于贸易顺差达到了1.31万亿元,比2023年增长了45%。
不论从哪一方面都能看出来,中国经济尤其是外贸经济,正在呈现回暖趋势。
不知道你会不会好奇?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功臣究竟是哪些商品?
是我们熟悉的“义乌小商品”,还是汽车、手机等电子产品?
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竟然是它!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有名的“世界工厂”,几乎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
从衣服、日用品到手机、家电,甚至于汽车。
可以说没有中国造不出来的商品,也几乎没有不售卖中国商品的国家。
很多出国旅行的人,最常遇到一个情况,精心在异国挑选了一堆商品,回国仔细一看才发现都是“中国制造”,感觉自己多此一举。
以前能买到一件“洋货”感觉非常新奇,现在“洋货”竟然都是“中国制造”。
这也从侧面映照出中国制造业的发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工业大国”。
虽然劳动密集型商品依然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商品,2024年一季度总出口额达到了9757亿元,增长了9.1%。
其中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家居和零件分别增长了5.4%、14%和23.5%。
但另一种商品的表现却更让人惊喜!这就是机电产品。
2024年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3.39万亿元,增长了6.8%,占到了出口总额的59.2%。
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汽车、船舶分别增长了8.6%、21.7%和113.1%!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的增加,意味着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因为机电产品不仅科技含量高、工业附加值高,甚至增产的要求都比其他产品更高。
中国已经通过更优良且高质的商品,向全世界展示着自己的实力。
在这些机电产品中,能够看到一个格外突出的数据。
船舶增长了113.1%!
为什么船舶能够得到如此高的增长速度?
有一个冷知识,中国船舶在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占据世界第一位。
在世界造船完工、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中,我国都有超过5家以上的企业占到了世界前10。
甚至世界第一和第二都被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和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牢牢占据。
中国船舶产业为什么这么优秀?
不光是基础打的好,更因为船舶企业在技术提升和产品创新上下了硬功夫。
以至于,我们可以生产出符合所有国家规范、满足所有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适航于世界任意一个航区的各种现代船舶。
除了船舶,还有一个数字也值得我们欣喜。
那就是,汽车的出口总值增长率达到了21.7%。
中国在过去很长时间都是一个汽车“小国”。
虽然承接着全世界的汽车订单,但我们并没有核心技术,以至于这么多年,只能为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做了嫁衣。
因此,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几乎属于“小透明”的存在,完全不具备竞争力。
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一切都有了质的改变。
2023年,中国的汽车销售第一次迈上了3000万辆的台阶,一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并且,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到了全世界的60%,连续9年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作为一个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突出代表。
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只能卖出去1万多台。
短短11年后,年销售量就增长了702%。
在传统汽车工业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中国认准了新能源汽车这条路,并且坚定的走下去。
不论是国家还是各级政府,又或者国企和民企,都朝着这个战略方向努力前行,“没想过要后退”。
因此才有了2024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来自世界各国的车企老板,纷纷在中国汽车展台上驻足、欣赏,测量数据,了解性能。
以前的北京车展,充斥着各种“山寨车”,场内也多是中国人。
但今年的北京车展,代表中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各种车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场内的外国人甚至比中国人还要多!
我们不得不为中国制造实力而骄傲!
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同样出乎意料!
在很长时间里,中国有着巨大的工业制造量,因此对原油和各类矿石需求极大。
石油和铁矿石也成了过去中国进口前两位的商品。
但这个“既定印象”在这几年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虽然我们对石油的需求量依然只增不减。
光是2023年,中国就从包括俄罗斯、美国、沙特等48个国家进口石油,进口量高达56399万吨,总价值超过3374.94亿美元。
但如此高昂的进口交易额,依然只占到了2023年进口总额的13.2%。
而比石油占比更高的竟然是电子元件,就是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二极管以及半导体器件和液晶显示模块的统称。
“四件套”在2023年的进口总额达到了4353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17.03%。
光是集成电路一项的进口额,就突破了3493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13.66%,比石油进口的占比还要高。
集成电路到底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就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者部件,它把晶体管、电阻、电容等众多元件连在一起,是上世纪6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的出现,一下把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了几百倍甚至成千上万倍,性能也同时提高了几百甚至上千倍。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和技术提升,集成电路成了几乎所有电子领域的必备元器件。
2023年,中国为什么要花4394亿美元购买4795亿颗集成电路?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中国产业结构深层次变化过程中,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正在努力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技术中心”转变,因此大力发展电子产品是中国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之一。
而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需要用到集成电路。
但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起步较晚,不论技术还是产能,都无法满足目前国内的需求,因此进口就成了必要。
但同时,市场需求反过来会促进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提升。
现在的进口量,并不代表会一直持续下去。
随着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集成电路也会逐步具备国际竞争性。
虽然在集成电路上依然处于贸易逆差,但2023年集成电路的出口量达到2678亿颗,贸易额9567亿元人民币,保持了14%的出口份额。
虽然出口总量比往年有所下降,但单个产品的价值有所提升。
因此呈现出了,中国集成电路技术进步和品质提升的双重特点。
当然,未来中国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方向依然是向高端转型和提升产量这2个部分。
随着中国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我们也期待,在未来中国集成电路出口的表现越来越好。
不论是最多出口商品还是最多进口商品,中国留给大家的“老印象”,恐怕都已经在时代的洪流中完成了蜕变。
今天的中国工业,既要保留传统优势产业,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更要在高端制造科技产业不断发力。
这两个产业,“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在2024巴黎奥运会前夕,中国义乌的小商品制造商们,依然在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的完成着来自地球另一边的海量订单。
在今年7月,来自中国的优质小商品会挂满法国巴黎的街头、商场和体育场馆。
在车展上,中国车企老板也依然会亲临现场。
作为自家企业的最佳代言人,向所有参展客户讲解今日中国汽车优势。
中国“出口”的这驾马车已经奔驰在了广袤的国际市场上。
我们有理由期待它能在今年继续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添一份强劲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