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检利剑”出鞘,如何守护进出口安全?
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
——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服务梧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梁萍 通讯员 徐瑕 许海峰
当前,梧州市正全力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口岸码头拓容扩建、进口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等工作,抢抓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桂合作深入拓展等新机遇,努力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在这一过程中,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梧州外向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动作为,助力进口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梧州市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的领头雁。为推动园区发展壮大,梧州检验检疫局将园区检验检疫工作作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合园区发展的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
在园区试运行初期,梧州检验检疫局就派出工作人员进驻园区,跟踪检验检疫工作。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检验检疫局实现了从“现场查验”为主到“现场查验+后续监管+诚信管理”为主的监管模式转变,推行“一站式”验放服务,加快了验放速度,优化了投资环境。
此外,检验检疫局还利用信息和资源优势,协调园区参加高规格会议,承办相关研讨会,构建商务交流平台,帮助园区加大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截至目前,园区已有 32 家入园拆解、深加工企业,10 家企业获得国家质检总局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注册登记资格,有力推动了园区向“以铜铝再生资源拆解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专业特色园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迈进。
擦亮招牌,让六堡品牌享誉海外市场
2011 年 3 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梧州六堡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申报期间,食品科科长吴平深入茶农、茶厂、茶园,做了大量实验,准备了详细材料。当申报工作遭到广西茶业协会反对时,检验检疫人员查阅资料,最终拿出近万字的申辩材料,获得了认可。
除了“六堡茶”,梧州检验检疫局还指导地方特产“梧州腊肠”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记注册,并大力扶持本地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加强对出口产品源头的监控,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原产地优惠政策和区域性优惠制度,提升特色品牌国际竞争力。
目前,梧州六堡茶的生产已形成产业规模,申请地理标志后区域品牌价值跃升至 12.39 亿元,成为本地经济的拳头产业。据统计,至 2013 年底,梧州市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六堡茶企业已有 27 家,上下游就业人员超过 2 万人,年产值过 10 亿元,上交利税超亿元。
以质取胜,大力促进农产品扩大出口
八角是梧州的特色农产品,但国外对八角的安全卫生要求十分严格。面对八角鉴定领域的空白,梧州检验检疫局在全国率先摸索出一套鉴定方法,打破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我市的八角出口扫清障碍。
为确保“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检验检疫局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加强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近年来,该局成功进行了多项动植物疫情疫病的检验,保障了梧州相关产品进出口安全。
据统计,2011~2013 年,该局共检验检疫进出口商品 26580 批,货值 26.39 亿美元,从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检出有害生物 1100 种次,97 次为国家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凭借着优质的工作业绩,梧州检验检疫局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检验检疫系统文明服务窗口”“全国检验检疫示范窗口”“自治区和谐建设先进单位”“梧州市文明行业”等 70 多项厅市级以上荣誉。目前,该局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向着更高的荣誉进发。
